符离集烧鸡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熊国远

作者: 熊国远;刘源;高韶婷;许月英;章薇;吴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符离集烧鸡;挥发性化合物;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期刊名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030

年卷期: 2014 年 37 卷 06 期

页码: 103-1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对中国著名的传统肉制品符离集烧鸡5种不同加工阶段下的挥发性风味组分进行比较,以期找到符离集烧鸡中特有的存在显著差异的挥发性风味组分,为其加工工艺的改进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采用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2种技术研究符离集烧鸡5个加工阶段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电子鼻结果显示,不同加工阶段的样品气味差异明显,能被很好地区分,其鉴别指数DI值为79。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共鉴定得到12大类10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7种醇类、5种酚类、18种醛类、10种酮类、8种酸类、4种酯类、5种烷烃类、2种芳香烃类、17种烯烃类、8种含氧化合物、3种含氮化合物和3种含硫化合物;在5种不同加工阶段的样品(生鸡、油炸鸡、卤制鸡、真空包装鸡和成品符离集烧鸡)中分别鉴定出35、41、55、88和67种风味化合物。5种样品中,醛、酮、醇、烃类以及含氧化合物的含量均占总量的绝大部分,而酸、酯以及含氮和含硫化合物含量较低。油炸和卤制是符离集烧鸡气味形成最主要的加工阶段,硫化物和羰基化合物是主要的风味贡献物质。脂肪氧化降解、美拉德反应以及Strecker降解是符离集烧鸡风味形成的重要反应。

分类号: TS251.67

  • 相关文献

[1]超高压处理不同时间对鲈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周明珠,乔宇,廖李,向雅芳,姚晓波,胡建中,熊光权,卢素芳. 2019

[2]典型徽菜加工中特征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李晓娅,刘政权,黄峰,孙红霞,张春江,张良,张泓. 2017

[3]符离集烧鸡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分析及控制. 章薇,熊国远,董井云,杨松,贾敬敏,许月英. 2016

[4]淮北麻鸡出栏日龄对产肉性能及制作烧鸡品质的影响. 章薇,许月英,杨家军,刘金华,贾敬敏,唐焰. 2014

[5]饲养模式对符离集烧鸡品质的影响. 章薇,许月英,杨家军,苏世广,熊国远,刘金华,贾敬敏,唐焰. 2014

[6]荠菜芳香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与分析. 薛妍君,张丽,冯莉,姜丽,郁志芳. 2015

[7]不同产地荸荠种杨梅挥发性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徐磊,郜海燕,房祥军,陈杭君,吴伟杰,周剑忠,李绍振,陈晶晶. 2019

[8]'花盖梨'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李杰,韩继成,杨素苗,王雨. 2020

[9]4个六道木品种花挥发性成分分析. 吴垠,胡文利,李水根,马坤,张亚利. 2024

[10]不同生长期蕲艾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 庾韦花,石前,张向军,蒙平,潘颖南,李婷. 2020

[11]泽兰脂肪酸及挥发油提取及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刘畅,陈建波,华梅,李珊珊,张磊,孙印石. 2019

[12]四川安岳8个柠檬品种果实品质分析. 黄艳,涂勋良,马晓丽,王进,吕秀兰. 2019

[1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保留指数对高良姜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袁源,周伟,付云飞,林丽静,黄晓兵,李积华. 2016

[14]即食鹿茸片加工过程中脂溶性成分分析. 刘畅,张秀莲,宋明杰,陈建波,张磊,孙印石. 2017

[15]不同贮藏期“寒香”梨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王强,张茂君,闫兴凯,李红莲,丁丽华. 2013

[16]GC-MS分析野菠萝中不同萃取物成分比较. 武嫱,章程辉,梁振义,夏兵. 2010

[17]外源可发酵糖对葡萄酒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谢克林,冯涛,庄海宁,邴芳玲,高林林,桑敏. 2016

[18]食用菌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冯涛,水梦竹,李雪,宋诗清,庄海宁,张劲松. 2018

[19]干燥温度对丹霞白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乔小燕,吴华玲,陈栋. 2017

[20]切分方式对鲜切紫甘蓝营养品质和挥发性 风味物质的影响. 王丹,鲁榕榕,马越,朱莉,王宇滨,赵晓燕.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