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PG技术分析苜蓿品种对苜蓿蚜的抗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良斌

作者: 于良斌;徐林波;王予彤;王丹阳;韩海斌;康爱国;庞红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苜蓿蚜;苜蓿品种;取食行为;抗性;刺吸电位技术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814-8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6个苜蓿品种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的抗性差异机理,观察苜蓿蚜在不同苜蓿品种植株上的取食选择行为,利用刺吸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判定取食过程中所出现的波形,并筛选适宜参数作为对不同苜蓿品种抗蚜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苜蓿蚜在取食苜蓿时呈现出Np、Pd、A、B、C、E1、E2和F波共8种波形。苜蓿的抗虫位点主要存在于苜蓿植株的表皮、叶肉和韧皮部,当苜蓿蚜开始取食时,中苜2号的抗虫位点在叶表面,但抗性较弱,第1次刺探的发生时间迟,为16.00 min,E2波的总持续时间长,为26.99 min;赛迪7的抗虫位点集中在叶肉和韧皮部且抗性强,E2波的持续时间短,为5.00 min;金皇后的抗虫位点出现在第1个E2波之后,第1次E2波后的E1波个数为7.78个,即韧皮部的抗性最强。苜蓿蚜在不同苜蓿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各异,且不同品种的抗虫位点和抗虫机制不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个苜蓿品种对苜蓿蚜的抗性存在差异,其中赛迪7的抗性最强,中苜2号的抗性较弱。

分类号: S435.4

  • 相关文献

[1]基于EPG技术的烟粉虱两个品系取食行为的比较. 刘佰明,张珊,万方浩,褚栋. 2016

[2]30个紫花苜蓿品种对苜蓿花叶病毒病的田间抗性初步研究. 郭志鹏,冯长松,张靖雪,王苗利,曲根,刘建宇,管永卓,张晓婷,郭玉霞,严学兵. 2019

[3]假眼小绿叶蝉在不同品种茶树上取食行为的EPG研究. 苗进,韩宝瑜. 2006

[4]吲哚诱导对茶树抗茶小绿叶蝉的影响. 吕晓彤,周孝森,邹佳婷,辛肇军,蔡晓明,罗学平,蔡红兵,边磊. 2024

[5]不同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 金珊,孙晓玲,陈宗懋,肖斌. 2012

[6]绿盲蝽在人工饲料模型上刺吸波形EPG解析. 赵秋剑,张永军,郭予元. 2013

[7]不同寄主植物对苜蓿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孙程鹏,刘爱萍,李钢铁. 2017

[8]几种生物农药对青海蚕豆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张乐怡,刘宇,陈平强,翁华,马志卿. 2022

[9]龟纹瓢虫对苜蓿蚜的捕食效应(简报). 徐林波,刘爱萍,王慧,狄彩霞,王玲玲. 2007

[10]茶足柄瘤蚜茧蜂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孙程鹏,李钢铁,刘爱萍. 2017

[11]茶足柄瘤蚜茧蜂寄生苜蓿蚜影响因子研究. 黄海广,张玉慧,刘爱萍,徐林波,高书晶,康爱国,边良,高占成. 2012

[12]茶足柄瘤蚜茧蜂对苜蓿蚜的寄生功能反应. 刘爱萍,黄海广,徐林波,高书晶,张玉慧,康爱国. 2012

[13]龟纹瓢虫对苜蓿蚜的捕食效应(简报). 徐林波,刘爱萍,王慧,狄彩霞,王玲玲. 2007

[14]花生蚜室内选育抗药性品系及抗性机理的探讨. 孙瑞红,王开运,慕立义. 1992

[15]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特性的品种比较. 陈超,明炜,莫本田,张瑜,罗天琼. 2014

[16]三峡库区苜蓿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姜润潇,伍维高,黄丽银,丁敏. 2004

[17]国内外苜蓿品种性状分析与评价(英文). 耿慧,徐安凯,刘卓,金春花,庞建国,王志锋. 2009

[18]25个苜蓿品种在绥化地区生产性能评价初报. 刘杰淋,王雪珊,孔晓蕾,张强,曲洪生. 2022

[19]内蒙古中部地区不同苜蓿品种生产性能评价. 李迎,王晓龙,王雪婷,闫士元,张志强,云岚,米福贵. 2022

[20]"公农1号"苜蓿栽培利用技术. 耿慧.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