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南麓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廉博
作者: 廉博;王雪娇;苏二虎;赵晓宇;李金龙;陈广平;贾利敏;李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栽培模式;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产量;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北方农业学报
ISSN: 1007-0907
年卷期: 2021 年 001 期
页码: 40-46
摘要: 【目的】明确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大豆最佳栽培模式,为该地区大豆密植栽培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以蒙豆13号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9年设置大豆大垄高台垄上三行(110 cm大垄,RBH),垄上三行窄沟密植(65 cm垄上三行,RNC),垄三栽培(65 cm垄上双行,CK)3种栽培模式进行试验,分析大豆农艺性状、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要素指标,并进行投入产出核算,计算增效增收情况。【结果】各处理间大豆营养生长天数、生殖生长天数、生育期与主茎节数差异不显著(P>0.05),株高、底荚高度均表现为RNC>RBH>CK,有效分枝数表现为CK显著高于RNC、RBH处理(P<0.05)。SPAD值随着生育期的递进逐渐增加,表现为RBH>RNC>CK;开花期(R2)、结荚期(R4)、鼓粒期(R6),RBH处理SPAD值显著高于RNC、CK处理(P<0.05),RBH处理3年较CK分别增加了9.3%、7.0%、8.6%。叶面积指数随着生育期的递进逐渐增加,在鼓粒期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下降,表现为RNC>RBH>CK,RNC处理叶面积指数增加效果最显著。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递进逐渐增加,表现为RBH>RNC>CK。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表现为RBH>CK>RNC。百粒重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栽培模式大豆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表现为RBH>RNC>CK,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2019年RBH处理大豆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增加最显著,较RNC、CK处理分别增加665.2、403.0 kg/hm2。不同栽培模式收入情况表现为RBH>RNC>CK,RBH、RNC处理较CK平均增幅分别为18.00%、2.67%,平均增收1 392.0、190.4元/hm2。【结论】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大豆增产增效最佳栽培模式为大垄高台垄上三行(110 cm大垄,RBH)栽培模式。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赵晓宇,陈广平,苏二虎,王雪娇,刘坤雨,高圆丽,鄂丽丽,唐存喜,宏迪,李强. 2024
[2]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品种黑河5O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谭娟,吕晓丽,蔡鑫鑫,王舒. 2013
[3]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品种黑河50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谭娟,吕晓丽,蔡鑫鑫,王舒. 2013
[4]播期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任永峰,梅丽,杨亚东,王志敏,赵沛义,高宇. 2018
[5]藜麦植株养分积累对源库调节的响应. 任永峰,黄琴,王志敏,赵沛义,高宇,连海飞. 2018
[6]氮肥施入量对高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辛宗绪,赵术伟,孔凡信,刘志. 2014
[7]穴基本苗对机插杂交中籼稻群体构建及产量的影响. 吴文革,杨剑波,张健美,周永进,蔡海涛,许有尊,吴然然,陈刚. 2014
[8]水稻苗期不同喷淋间隔处理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睿,董立强,商文奇,于广星,代贵金,王铮,李跃东. 2022
[9]播期和密度对淮北地区皖麦52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2014
[10]双季杂交稻超高产品种搭配模式研究. 杨光立,于天一,肖小平,逄焕成,汤文光,聂泽民,任天志,汪柯,李玉义. 2013
[11]不同耕作模式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邵珊珊,石绍河,陈维元,付亚书,姜世波,曲梦楠,陈琦. 2018
[12]增施硼肥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李强,苏二虎,陈广平,赵晓宇,贾利敏,冯小慧,王雪娇. 2020
[13]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模式下不同蒙字号大豆的品种筛选. 吴宁,孔祥军,王永斌,赵远铃,谭巍巍,王广金. 2017
[14]高产谷子品种高产机制. 琦明玉,张立媛,李红光,李志光,赵敏. 2019
[15]两个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研究. 邓应德,周飞捷,邓晓娟,肖层林. 2011
[16]不同化学打顶剂对新疆棉花群体质量的影响. 王刚,韩焕勇,王旭文,陈兵. 2021
[17]不同密度和带型对胡麻/玉米带田产量的影响. 何海军,王晓娟. 2016
[18]不同栽培模式对木薯生理特性、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严华兵,曾文丹,赖大欣,周慧文,陆柳英. 2017
[19]宁南山区旱作春玉米生产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赵营,刘晓彤,罗健航,张学军,张靠稳. 2019
[20]双孢蘑菇培养料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生产应用效果研究. 耿新军,任爱民,张桂香,王晓巍.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长期化肥有机替代对黑土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高纪超;李强;朱平;彭畅;张秀芝;高洪军;焦云飞;张宇航;武俊男;徐灵颍
关键词:黑土;化肥;有机肥;长期定位;酶活性
-
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赵晓宇;陈广平;苏二虎;王雪娇;刘坤雨;高圆丽;鄂丽丽;唐存喜;宏迪;李强
关键词:大豆;有机肥;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产量;经济效益
-
不同树体管理模式下茶叶内含物质的差异性分析
作者:李金龙;龙亚芹;殷丽琼;仝佳音;罗梓文;曲浩;刘福桥;陈林波
关键词:茶;树体管理;内含物质;主成分分析
-
科技支撑云南产业强省建设的对策思考
作者:王亚朋;伏成秀;王雪娇;赵杰应;刘关所
关键词:产业强省;产业转型;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创新
-
山东省烟草发展型产区土壤种植适宜性评价
作者:张杨;张本强;王永;李强;熊莹;刘海伟
关键词:烟草;适宜性;评价;土壤;发展型产区;山东省
-
河套灌区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及其高产栽培品种研究
作者:刘偲琪;何忠萍;包珺玮;樊秀荣;高海燕;张艳;张红萍;代丞;孙秀云;赵晓宇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品种;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
-
露地油豆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
作者:李金龙;李岩;许春梅;高嫱;杜金龙;刘思宇
关键词:油豆角;化肥农药减施;病虫害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