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菌Ⅲ型效应蛋白调控植物免疫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幕绵

作者: 吴幕绵;陈舒婷;李涛;黎振兴;麦培婷;郝彦伟;宫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青枯菌;青枯病;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靶标蛋白;致病性;免疫反应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4 年 51 卷 008 期

页码: 138-1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通常从寄主植物根部侵染维管束系统,引发青枯病(Bacterial wilt),造成植物产生不可逆的萎蔫、死亡。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细菌病害,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茄科作物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在青枯菌侵染寄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青枯菌利用T3SS向寄主细胞分泌大量Ⅲ型效应蛋白(Type Ⅲ effectors,T3Es)以干扰寄主的免疫反应。国内外学者致力于探索青枯菌如何通过识别寄主体内的靶标蛋白来干扰寄主细胞、调控寄主免疫功能。因此,对青枯菌T3Es靶向识别的植物蛋白进行鉴定有助于了解青枯菌T3Es的生物学功能、青枯菌的致病过程,同时也有助于挖掘寄主中青枯病抗性相关蛋白及其作用机制。尽管大多数T3Es功能仍然未知,但目前已报道的青枯菌T3Es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干扰植物先天免疫、诱导植物发生超敏反应、影响植物代谢和激素信号传导通路等来调节寄主抗青枯病能力。该文综述青枯菌T3Es的特征、功能鉴定方法及其参与调控青枯菌致病性及植物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青枯菌T3Es与寄主互作机制研究进行展望,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青枯菌的致病机理及寄主免疫系统的应答机理,为青枯菌诱导寄主抗性机制的解析及青枯病的防治提供有效参考。

分类号: S432.2

  • 相关文献

[1]青枯菌Po82菌株Ⅲ型分泌系统调控基因hrpB的功能研究. 徐进,许景升,陈匡宇,张丽勍,张昊,冯洁. 2012

[2]尖孢镰刀菌SIX效应因子研究进展. 陈益文,彭存智,徐兵强. 2024

[3]猕猴桃溃疡病菌不致病菌株G230的鉴定及形成原因分析. 谢婷,吴石平,张清华,王紫颖,莫祥恺,杨再福,赵志博,黄丽丽. 2023

[4]植物青枯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致病机理. 康耀卫. 1995

[5]防治作物青枯病工程菌的构建. 康耀卫,何礼远,王广君,刘焕利. 1998

[6]广东省番茄青枯病相关研究概况. 汪国平,袁四清,熊正葵,林明宝. 2003

[7]青枯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与强致病力株FJAT-91的竞争生长作用. 郑雪芳,刘波,朱育菁,张海峰,陈德局,陈燕萍. 2019

[8]茄科作物抗青枯病水培法鉴定研究. 李乃坚,黄爱兴. 2000

[9]利用本氏烟筛选小麦叶锈菌效应蛋白. 齐悦,张悦,李建嫄,杨文香,刘大群. 2020

[10]茄科雷尔氏菌的蛋白分泌系统及其特征. 文奇根,叶小文,黄家权,廖伯寿. 2010

[11]小麦叶锈菌效应蛋白Pt18906激发TcLr27+31的双层防御反应. 齐悦,吕峻元,张悦,韦杰,张娜,杨文香,刘大群. 2020

[12]IFN-γ和IL-10对羊感染巴贝斯虫临潭株和分歧巴贝斯虫进程的影响. 关贵全,A.CHAUVIN,殷宏,罗建勋,E.MOREAU. 2011

[13]青枯菌铜抗性基因copA的功能. 梁欢,王帅,方文生,许景升,冯洁,徐进,曹坳程. 2019

[14]花生青枯菌红安分离物的鉴定. 晏立英,黄家权,雷永,王圣玉,廖伯寿. 2010

[15]青枯菌致病性与基因组之间的关系. 冯莉,张玲华,田兴山. 2007

[16]超声波对番茄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变化的影响. 朱红梅,张赛群,周涵韬,朱育菁,史怀,车建美,曹宜,刘波. 2004

[17]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法筛选植物青枯菌致病相关基因. 徐进,许景升,张丽勍,张昊,冯洁. 2012

[18]植物硫氧还蛋白系统. 孙虎,薛保国,杨丽荣,全鑫,朱自贤,武超,马雪娇. 2010

[19]白叶枯病菌hrpX/hrpG双基因敲除突变体的构建及其特性研究. 张文蔚,周益军,简桂良,童蕴慧,齐放军. 2008

[20]西瓜噬酸菌Ⅲ型分泌系统hrcQ基因功能分析. 吴林娜,赵立萍,张晓晓,杨玉文,关巍,赵廷昌.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