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个生态区不同菜用油菜品种菜薹和菜籽产量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涛

作者: 王涛;张林;戴祥来;赵继献;徐小平;代文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菜用油菜;菜薹产量;菜籽产量;生态区;摘薹次数;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23 年 010 期

页码: 116-1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不同生态区、不同菜用油菜品种摘薹次数及收籽方式对菜薹和菜籽产量的影响,在贵州省思南县、长顺县和湄潭县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了不同菜用油菜品种在不同摘薹次数和收籽方式下菜薹及菜籽的产量,并估算其产值。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区海拔升高,菜薹和菜籽产量基本呈降低趋势,不同菜用油菜品种、种植生态区与摘薹次数的互作效应对菜薹和菜籽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菜薹产量与菜籽产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在相同种植生态区,油薹6号和硒滋圆1号的菜薹总产量和产值均高于其他3个品种。不同生态区3次摘薹总产量变幅为574.45~1 391.12 kg/667 m~2,摘薹3次后菜籽产量变幅为55.59~94.44 kg/667 m~2;不摘薹菜籽产量变幅为110.00~197.14 kg/667 m~2,不摘薹的菜籽产量是摘薹3次后菜籽产量的1.53~3.52倍。不同生态区不同菜用油菜品种3次摘薹+收籽总产值为2 750.46~6 141.85元/667 m~2,未摘薹菜籽产值为836.00~1 498.26元/667 m~2,3次摘薹+收籽产值是只收菜籽不摘薹的2.96~6.02倍。不同生态区不同菜用油菜品种菜薹和菜籽的产量及产值差异较大,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生态区域选择适宜的菜用油菜品种。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赣油杂2号”菜油两用栽培技术研究. 邹晓芬,汤洁,戴兴临,宋来强,张建模,熊任香. 2005

[2]不同播种期对油菜薹产量的影响. 李洪菊,杨芳,周家华,蔺江霞,胡琼,王会,梅德圣. 2016

[3]多主茎对菜用油菜薹产量的影响. 王涛,王婧泽,张林,陈燕萍,代文东,杜才富. 2020

[4]不同生态区大豆品种在赤峰地区生育期组划分研究. 张晓荣,周学超,孙德新,廉宇,刘迎春,张洪涛. 2016

[5]不同生态区大面积单产150kg/667m~2技术特性分析. 张瑞茂,侯国佐,王华,程尚明,赵继献. 2000

[6]北方春小麦品种在西宁生态地区产量比较. 胡冬梅. 1999

[7]贵州不同生态区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籽粒的品质研究. 王春梅,任洪,曹绍书,赵晓燕,王竹,沈建华. 2015

[8]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的选育研究Ⅲ亲本资源的选择及其杂种的适应性分析. 侯国佐. 2001

[9]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综防技术研究现状及21世纪展望. . 1998

[10]隰县残塬沟壑区自然条件特点与生态建设构想. 姚建民,张茂盛,柯源泉,贾亚琴. 1993

[11]甘蓝型油菜二系杂交种在不同生态区遗传效应及优势表现. 关周博,董育红,张耀文,王学芳,韦世豪,郑磊,田建华,李殿荣. 2016

[12]云南高原稻作区影响水稻单株籽粒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杨树明,张素华,杜娟,杨涛,普晓英,杨晓梦,曾亚文. 2015

[13]河北省不同生态区农田土壤肥力现状及变化特征. 贾良良,孙彦铭,刘克桐,杨云马,黄少辉,杨军芳,刘孟朝. 2018

[14]四川不同生态区玉米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黄宜祥,兰发盛. 1993

[15]13个大豆品种在甘肃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分析. 李玥,王兴荣,张彦军,张金福,苟作旺,祁旭升. 2018

[16]6个大豆品系在不同生态区的综合表现研究. 谢飒英,朱倩,贾琛,史俊东,姜南. 2019

[17]川东川西玉米钻心虫种群动态及其防治对策. 何荣蓉,徐培桢,卿九龄,陈昌兰,王克钰,陈定福,胡大先. 1989

[18]云南省不同生态区糯玉米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变化与多样性. 隆文杰,武晓阳,周国雁,陈丹,伍少云,蔡青. 2019

[19]小麦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 王小波,关攀锋,辛明明,汪永法,陈希勇,赵爱菊,刘曼双,李红霞,张明义,逯腊虎,魏亦勤,刘旺清,张金波,倪中福,姚颖垠,胡兆荣,彭惠茹,孙其信. 2019

[20]四川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杂交种的性状表现及最适品种选择. 卢乔云,黄宜祥,兰发盛,张彪,李德宾.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