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育种与分子模块设计育种的讨论-我50年大豆育种科学生涯(第二部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杜维广
作者: 杜维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育种;50年;感悟;常规育种;分子模块设计育种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24 年 43 卷 006 期
页码: 663-67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1975年到2024年,我从事大豆育种研究整50年,主持和参加育成了大豆新品种69个,包括主配和决选的代表性新品种共15个。本文仅对我从事的常规育种和践行的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和全基因组QTL-allele设计育种(组合设计和基因型设计)新方法作以回顾,阐述这几个育种方法的概念和技术路线及其瓶颈;提出依据作物育种进化的动力学机制,在发展生物育种的同时还要关注常规育种,尤其是实现生物育种和常规育种的有机结合,这是培育突破性品种的保障;提出科研带头人应具有的品格并表达“理念、思路、舍得、管理”的育种感悟,以期为科技人员的大豆育种之路提供铺垫。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西藏农作物育种研究工作的50年. 冬梅. 2001
[2]中国棉花育种50年. . 2000
[3]西藏农业适用技术推广50年. 洛桑赤来. 2001
[4]半个世纪以来西藏耕作栽培科研工作取得的成就. 张亚生,颜士华. 2001
[5]西藏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50年. 禹代林,洛桑更堆. 2001
[6]山东玉米科技50年回顾与21世纪初展望. 王庆成,刘开昌,张秀清,李爱芹. 1999
[7]全基因组重测序在大豆育种上的研究进展. 赵海红,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徐杰飞,张振宇,赵星棋,王士强. 2020
[8]辐射和生物技术相结合进行大豆育种(英文). 王连铮,王岚,赵荣娟,裴颜龙,傅玉清,颜清上,李强. 2001
[9]基于无人机载高光谱空间尺度优化的大豆育种产量估算. 赵晓庆,杨贵军,刘建刚,张小燕,徐波,王艳杰,赵春江,盖钧镒. 2017
[10]试论杂交大豆育种防控技术. 杨婷婷,张海生. 2017
[11]辐射和生物技术相结合进行大豆育种(英文). 王连铮,王岚,赵荣娟,裴颜龙,傅玉清,颜清上,李强. 2001
[12]我国大豆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张瑞军,师颖,穆志新,杨慧珍,任志强,冯瑞云. 2008
[13]国外种质在山东大豆育种中的遗传贡献分析. 徐冉,王彩洁,王金龙,陈存来. 2003
[14]开创与奠基:民国时期的大豆科学研究-以王绶的研究为中心. 李建,沈志忠. 2021
[15]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李于. 2015
[16]同工酶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刘昭军,李希臣. 2001
[17]山西省大豆育种现状与发展对策. 段学艳,樊云茜,卫玲,周安定. 2007
[18]美国阿肯色大学大豆育种介绍. 卢为国,闫龙,程艳波,王曙明,吴成军,曾爱兰,陈鹏印,张孟臣. 2016
[19]国外种质对河南大豆育种的遗传贡献分析. 王树峰,徐英,王莉. 2014
[20]热中子照射杂交后代育成的几个大豆品种. 郭玉虹. 199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播期和萌发期冷处理对不同耐低温性大豆生态性状的影响
作者:孙晓环;陈造业;白艳凤;孙国宏;王燕平;宗春美;王晓梅;杜维广
关键词:种质资源;大豆;萌发期;耐低温;播期;产量
-
大豆株型与高光效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杜维广
关键词:大豆;株型与高光效;理想株型和理想型;高光效育种
-
大豆新品种飞龙14的选育
作者:林志达;林琳;彭国忠;于桂芝;刘生;王燕平;任海祥;杜维广
关键词:大豆;飞龙14;选育过程;品种特征;栽培技术
-
大豆品种牡试2号育种实践及设计育种的思考
作者:宗春美;赵晋铭;王燕平;齐玉鑫;李文;王磊;任海祥;杜维广
关键词:大豆;牡试2号;选育;品种设计育种
-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佳木斯的表型鉴定及利用探析
作者:王继亮;宗春美;王德亮;王燕平;蒋红鑫;杨丹霞;傅蒙蒙;王磊;任海祥;赵团结;杜维广;盖钧镒
关键词: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熟期组;农艺品质性状;遗传变异;育种潜势
-
高脂肪高产大豆品种东生79的选育及系谱分析
作者:宗春美;任海祥;潘相文;王燕平;孙霞;李文;杜维广;刘宝辉
关键词:大豆;东生79;祖先亲本;系谱分析;遗传改良
-
喜肥高产牡丰7号、耐瘠稳产牡豆8号大豆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作者:任海祥;王玉莲;王燕平;宗春美;齐玉鑫;孙晓环;王晓梅;童淑媛;杜维广
关键词:大豆;牡丰7号;牡豆8号;生态类型;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