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加夫蛤的藻类滤食能力及其对海水氮磷含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晓玲

作者: 于晓玲;李春强;王树昌;彭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凸加夫蛤;双壳贝类;叶绿素a;富营养化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14 年 35 卷 09 期

页码: 1835-18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热带亚热带双壳贝类凸加夫蛤(Gafrarium tumidum)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滤食能力及其对海水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凸加夫蛤能有效地清除水体中的叶绿素a,在海水N、P含量分别为0.5 mg/L和0.04 mg/L,初始藻密度为5×106 cell/L的情况下,72 h就能起到显著效果,144 h(6 d)之后对藻类密度的控制达到理想的效果。当贝密度在1~2 kg/m3范围内时效果最佳,且不会引起水体中N、P含量的增加。因此,凸加夫蛤是热带海域控制藻类密度、改善水质和预防赤潮的经济双壳贝类之一。

分类号: X174

  • 相关文献

[1]采用IRS-P6遥感数据监测密云水库水质及评价营养状况. 竞霞,黄文江,王纪华,王婷,王锦地. 2008

[2]沟纹巴非蛤的藻类滤食能力及其对海水中氮磷含量的影响. 李春强,王冬梅,刘志昕,孙海彦,彭明. 2008

[3]凸加夫蛤(Gafrarium tumidum)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方伟,陈明强,李有宁,马振华,赵旺,温为庚,邓正华,于刚,王雨. 2022

[4]双壳贝类消化系统中微塑料的分离鉴定及应用研究. 丁金凤,李景喜,孙承君,何昌飞,蒋凤华,高丰蕾,郑立. 2018

[5]双壳贝类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及其应用. 于永兴,张晓娜,姚琳,江艳华,曲梦,郭萌萌,谭志军,李兆新,翟毓秀,李风铃. 2020

[6]象山港熊本牡蛎幼体分布、附着及生长的空间格局. 姜伟,王桃妮,陈帅,孙兆跃,范瑞良,李楠楠,李雪英,全为民. 2020

[7]双壳贝类能量学及其研究进展. 王俊,唐启升. 2001

[8]桑沟湾底播养殖青蛤与魁蚶的食物来源. 李兵,张继红,吴文广,刘毅,王新萌,康秦梓,陈杜宇,宫雪,徐豪. 2023

[9]欧洲市场双壳贝类流通概况. 赵荣兴. 2004

[10]蛤毒素的研究进展. 李兆新,郭萌萌,杨守国,邢丽红,谭志军. 2009

[11]海洋双壳贝类滤水率测定方法概述. 张继红,方建光. 2005

[12]临海东矶海域人工鱼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早期发育. 李楠楠,毕远新,翁歆之,侯弘毅,程岩雄,范瑞良,陈渊戈,欧阳珑玲,全为民. 2024

[13]基于Landsat-8 OLI的鄱阳湖叶绿素a浓度定量反演. 黄灵光,方豫,张大文,林联盛. 2016

[14]鳜鱼养殖池塘水体叶绿素a与16项水生态因子的关系. 赖子尼,余煜棉,庞世勋,杨婉玲,魏泰莉,夏莲. 2004

[15]长江口邻近海域春季藻华与水体层化的关系. 周正熙,于仁成,吕颂辉,管卫兵,周名江. 2016

[16]高压加工对叶绿素A影响的初步研究. 赵晓燕,马越,BERNHARD TAUSCHER. 2003

[17]基于实测光谱估测密云水库水体叶绿素a浓度. 王婷,刘良云,李存军,贾建华. 2007

[18]茅尾海夏季海水与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空间分布研究. 廖秀丽,黄洪辉,刘华雪,戴明,于杰,田梓杨. 2013

[19]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渤海湾水体富营养化模型. 袁德奎,姚鹏辉,徐晓甫,聂红涛. 2016

[20]大连地区仿刺参养殖池塘叶绿素a分布和初级生产力估算. 姜北,薛克,周遵春,潘玉洲.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