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灰色系统评价新疆玉米新品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鲁华

作者: 李鲁华;陈树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01 年 9 卷 04 期

页码: 21-22

摘要: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 ,对 10个玉米杂交种从丰产性、稳产性、抗倒性、抗病性和早熟性五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 :加权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新玉 8号 >中南 8号 >八农 70 6 >新玉 7号 >西玉 3号 =6 5 2 / 2_14>91784>金 0 3/大 40 44 >八农 70 8>八农 70 5。新玉 8号在各参试杂交种中表现最佳、其次为中南 8号、八农 70 6、新玉 7号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对玉米新杂交种选育的综合评价. 郑向阳,李洪,董红芬,李爱军. 2006

[2]1997~1999年甘肃省东片水地春小麦区试新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综合评价. 杨芳萍. 2000

[3]玉米淀粉含量和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孙志超,荆绍凌,刘文国. 2006

[4]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李召锋,梁晓玲,阿布来提,李铭东,韩登旭,邵红雨,曹连莆. 2009

[5]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吴丽丽. 2010

[6]甘蔗引进新品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刘晓燕,何红,朱秋珍,王维赞,罗亚伟,粱阗,谢金兰. 2011

[7]国内荔枝新品种果实性状综合评价筛选. 黄川,李叶清,陈艳艳,彭宏祥,刘长鑫,朱建华,李鸿莉,丁峰,秦献泉,罗红卫,陈国帅,陈利芳,卢美英. 2021

[8]马铃薯新品种产量比较及综合评价. 崔亮,付雪娇,刘冠求,周桦楠,潘家荃,孟令文. 2018

[9]全息生育适度系数法在谷子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张磊,杨天育,何继红,董孔军,任瑞玉. 2011

[10]广西甘蔗新品种区试柳州点7个甘蔗新品种DTOPSIS法综合评价. 周忠凤,周颀,韦开军,阳康春. 2014

[11]云南瑞丽第8轮国家区试甘蔗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俞华先,周清明,孙有芳,安汝东,桃联安,董立华,郎荣斌,经艳芬. 2013

[12]宁南山区苦荞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常克勤,杜燕萍,穆兰海,杨崇庆,陈一鑫,张月荷. 2024

[13]不同品种玉米萌发期和苗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张海艳,赵海军. 2016

[14]基于节本增效的东北松嫩平原玉米种植模式评价. 徐北春,刘慧涛,杨双,吴迪,徐晓红,舒坤良. 2018

[15]玉米自交系耐荫性鉴定与评价. 王小博,王小博,常晓,谢瑞芝,吴嫚,杨兆生,燕博文,杨青华,李少昆,李健. 2020

[16]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主栽玉米品种抗旱性比较. 梁烜赫,王雪,赵鑫,曹铁华. 2018

[17]玉米行距对草田间作作物根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王家豪,王普昶,赵丽丽,陈超,黄佳熊. 2019

[18]玉米自交系苗期耐热性综合评价. 滕元旭,支梦婷,李铭东,摆晶,张丽,张智林,杨新军,韩登旭,梁晓玲,李召锋. 2020

[19]河西绿洲灌区节水抗旱型玉米品种的评价方法探讨. 张雪婷,王新永,杨文雄,柳娜,杨长刚. 2020

[20]玉米行距对草田间作作物根围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王家豪,王普昶,赵丽丽,陈超,黄佳熊.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