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对贫瘠型黑土区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星竹

作者: 马星竹;周宝库;张喜林;魏丹;张丽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有机质;秸秆还田;土壤容重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09 年 06 期

页码: 61-63+7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以贫瘠型黑土区土壤为供试对象,对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模式1为秋季深松、平播+秸秆还田;模式2为秋季深松起垄+根茬还田)下土壤的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保护性措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pH,其中秸秆还田措施效果最明显;对土壤不同速效养分含量影响不同;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土壤容重和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特性起到重要作用。

分类号: S157.4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 王晓波,车威,纪荣婷,何传龙,朱安宁,王伏伟,朱林. 2015

[2]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的研究. 张磊,王玉峰,陈雪丽,马春梅,龚振平. 2010

[3]保护性耕作下西南黄壤坡地的土壤结构效应. 田佳乔,李卓,刘永红. 2017

[4]深耕与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郭海斌,冀保毅,王巧锋,赵亚丽,穆心愿. 2014

[5]北方地区土壤速效养分及容重对秸秆还田的响应. 孙力扬,徐明岗,王晋峰,李建华,刘平,孙楠. 2023

[6]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田AM真菌侵染效应及球囊霉素含量的影响.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王宇先,高盼,杨慧莹,樊景胜,曲忠诚. 2019

[7]长期秸秆粉碎还田对水稻产量和耕地质量的影响. 陈红金,陶云彬,吴春艳. 2019

[8]稻麦秸秆还田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程玉龙,张礼钢. 2014

[9]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周运来,张振华,范如芹,钱晓晴,罗佳,卢信,刘宇锋,刘丽珠. 2016

[10]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潘剑玲,代万安,尚占环,郭瑞英. 2013

[11]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王宇先,高盼,杨慧莹. 2017

[12]红壤地区三种母质土壤熟化过程中有机质的变化特征. 于寒青,孙楠,吕家珑,高菊生,徐明岗,王伯仁. 2010

[13]长期秸秆还田与氮肥调控对稻田土壤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张娟琴,郑宪清,张翰林,吕卫光,李双喜. 2019

[14]麦稻秸杆全量机械还田定位试验研究. 陆江林,吴崇友,石磊,徐宗进. 2014

[15]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不同耕作方法下稻麦生产的碳效率及收益评估. 薛亚光,刘建,魏亚凤,李波,汪波. 2015

[16]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分析. 班春华. 2012

[17]基质覆盖式免耕播种技术对玉米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 李海亮,汪春,邹华芬,孙海天,余兵兵,汪汇源. 2020

[18]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及在青海省的推广建议. 王志辉,陈占全,李月梅,高玉亭. 2009

[19]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生态补偿机制优化路径. 周颖,杨鹏,王立刚,雷秋良,张雅南. 2023

[20]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后条耕技术试验研究. 班春华.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