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楠
作者: 李楠;杨叶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期刊名称: 现代企业文化
ISSN: 1674-1145
年卷期: 2022 年 028 期
页码: 125-127
摘要: 人才是21世纪最为宝贵的资源,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农业技术研发的主要阵地,通过培养优秀人才,可以强化科研单位研究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人才参加培训活动的积极性低,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不利于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作为科研单位必须要重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为农业科研活动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分类号: F324
- 相关文献
[1]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为例. 赵娜,滕雪莹,石淑萍,魏巍,陈增良,刘书禹. 2019
[2]我国农业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思考. 汤承超. 2015
[3]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的“蘑菇管理”. 邵敏,褚田芬. 2012
[4]浅议农业科研院所青年科研人员培养的实践探索-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张振华,孙加祥. 2020
[5]农业科研院所人才现状及思考——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周凯. 2016
[6]农业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措施研究——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为例. 丁冯洁,薛志忠,张薇,郑振宇. 2023
[7]新时期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探析. 彭义杰,杨媛,刘凤芹,殷艺琼,胡广隆. 2015
[8]基于人才培养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探析-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陈纯莹,林冰美,颜斌,张陆军,任念. 2024
[9]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工作的模式创新与实践——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刘建,魏亚凤,杨美英. 2015
[10]“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创新与效果评价. 冯献,李瑾,郭美荣. 2016
[11]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 敬廷桃,易婧,姚永红,丁志祥. 2018
[12]直播带货:乡村农产品销售模式创新与路径优化. 索广利,周慧蓉,胡钧铭,周凤珏,刘开强,何铁光,蒙炎成,张俊辉,李婷婷,俞月凤,李宇翔. 2021
[13]小农户经营视角下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创新研究-基于广西的案例调查分析. 胡泊,王田月,李小红,梁威,孔令孜,陆宇明. 2023
[14]新时代农业科研单位科技精准扶贫模式创新与研究——以广西农业科学院为例. 许忠裕,黎丽菊,梁富华,陆翠萍,潘海江,邓国仙. 2019
[15]水稻"科企产政"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徐富贤,高尚卿,孔晓谦,徐魏,伍燕翔,徐麟,魏林,肖鹏飞,陈凯,龚飞,蒋鹏,张林,郭晓艺,刘茂. 2023
[16]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探索——农业科技合作社. 谢永坚,张树春,吕云波,王贵江. 2006
[17]浅析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人才培养. 张汛. 2008
[18]浅论入世后农业科研单位的人才培养. 朱娟. 2002
[19]农业科研单位提升科研管理能力的途径探讨--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王澎. 2014
[20]中国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与效果分析. 杜彬.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滤食性贝类对饵料微藻摄食选择性研究进展
作者:宋广军;宋伦;刘印;王昆;李楠
关键词:滤食性贝类;摄食选择性;饵料微藻;粒级结构
-
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解析马蔺花瓣花青素积累机制
作者:李楠;毛培春;郑明利;云岚;田小霞;孟林
关键词:马蔺;花色;代谢组;转录组;联合分析
-
哈斯油梨果实炭疽病病原鉴定及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作者:刘锦霖;陈莹莹;蓝晓妹;陈海永;李鹏声;覃碧;杨叶
关键词:油梨;采后病害;炭疽病;病菌鉴定;杀菌剂敏感性
-
布鲁氏菌BP26蛋白细菌样颗粒疫苗的制备和免疫学评价
作者:林海;涂飞;李楠;孙洋;姜博文;纪雪;刘军
关键词:表面展示技术;布鲁氏菌;BP26蛋白;细菌样颗粒疫苗
-
马蔺花器官表型特征及色素分析
作者:李楠;田小霞;毛培春;郑明利;孟林;云岚
关键词:马蔺(Iris lactea var. chinensis);花器官;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花色苷
-
特用大豆新品种吉青7号的选育研究
作者:朱旭;李楠;杨春明;禚绍刚;王梓钰;李毅丹;牛陆;贺红霞
关键词:特用大豆;吉青7号;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展望
-
'秋月梨'采后生理特性与薄膜包装保鲜技术研究
作者:冯云霄;何近刚;程玉豆;李楠;王金萧;陈存坤;关军锋
关键词:‘秋月梨’;自发气调包装;乙烯吸收剂;1-甲基环丙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