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蜜金柑喷施噻苯隆保果的残留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廖向明

作者: 廖向明;淳长品;黄祖全;邓光宙;吴齐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噻苯隆;脆蜜金柑;保果;残留

期刊名称: 中国南方果树

ISSN: 1007-1431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50-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噻苯隆是脆蜜金柑生产上常用的保花保果剂,其残留风险未知。为探明噻苯隆在脆蜜金柑上使用后的残留和降解变化规律,使用6种浓度(5.00、2.50、1.66、1.25、1.00和0.83 mg/kg)的噻苯隆混合配方(同时加赤霉酸13.3 mg/kg、复硝酚钠9.5 mg/kg)在脆蜜金柑谢花盛期开始进行树冠喷施,连喷3次,间隔6~8 d喷一次,于末次喷施后1、3、5、7、9、12、17、25、35和105 d分10批次采集果实样品检测残留。结果表明,末次施药后3 d时所有处理果实的噻苯隆残留量已经低于0.05 mg/kg(国家标准规定在番茄、黄瓜、苹果、葡萄、鲜枣、甜瓜类水果等6种农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量),末次施药后35 d生产上常用浓度(1.25 mg/kg)处理的果实噻苯隆残留已经低于0.001 mg/kg,末次施药后105 d各处理果实噻苯隆残留量均低于0.000 3 mg/kg、无法检出,末次施药后145 d采收上市的果实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噻苯隆1.0 mg/kg使用3次或1.25 mg/kg使用2次即可能对脆蜜金柑幼果、叶片和树体健康造成伤害。脆蜜金柑生产上采用噻苯隆保花保果时,建议使用浓度以1.0 mg/kg左右为宜,使用次数不超过3次,施药第一、二次间隔期6~8 d,第二、三次间隔7~10 d。

分类号: S481.8

  • 相关文献

[1]噻苯隆和敌草隆在棉花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残留量. 冯义志,金杰,潘金菊,齐晓雪,梁林,刘伟. 2017

[2]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水果蔬菜中噻苯隆的残留量. 黄玉南,罗静,乔成奎,王超,庞涛. 2015

[3]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4种果蔬中噻苯隆的残留. 乔成奎,庞涛,黄玉南,罗静,王超,方金豹,谢汉忠. 2015

[4]水果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进展. 史晓梅,金芬,黄玉婷,杜欣蔚,王静. 2012

[5]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4种果蔬中噻苯隆的残留. 乔成奎,庞涛,黄玉南,罗静,王超,方金豹,谢汉忠. 2015

[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中噻苯隆残留量. 赵莉,马青,马琳,宋卫国. 2013

[7]脆蜜金柑关键指标调查与分析. 谢燕青,赵志晖,陆文科,杨培丽,李涛,黄秋琴,陈柳裕,谢广燊,莫毅,咸宇甜. 2023

[8]不同保果配方对脆蜜金柑落果率的影响. 杨培丽,陆文科,李涛,刘星圻,陈柳裕,莫毅,边荣玉,谢广燊,明樊强,谢燕青. 2024

[9]脆蜜金柑在广西南宁的栽培表现及种植技术要点. 何潇,李果果,陈香玲,韦杰,吴邦华,李文辉,赵洪涛,刘要鑫,欧智涛. 2023

[10]砂糖橘优质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朱庆竖,郭巨先. 2006

[11]WGD-2叶面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澳洲坚果的保果效应. 邹明宏,曾辉,杜丽清,陆超忠,罗炼芳,张汉周. 2009

[12]柑桔雾灌. 王万欣. 1987

[13]不同施肥方式对细叶黄皮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周春衡,谭秋锦,韦媛荣,潘贞珍,黄锡云,郑树芳. 2024

[14]晚熟柑橘冬季落果成因及保果防落果新技术研究. 冯洋,熊伟,黄明,彭良志,李莉,夏仁斌,淳长品,孔文斌,陈伟. 2016

[15]蒋卫杰博士:聚焦生产一线(七)临淄日光温室西葫芦冬春茬栽培技术. 王青川,王玉江,蒋卫杰,余宏军. 2015

[16]环剥与药剂处理对龙眼果实落果及果柄离层响应的影响. 李松刚,张蕾,洪继旺,何书强,杨子琴. 2023

[17]碧护对苹果首红雪后保果增产和提质的效果. 汪景彦,康士勤,张铁峰,梁军胜. 2012

[18]不同保果处理对贡柑坐果及叶片营养的影响研究. 马培恰,吴文,唐小浪,黄永敬,梁英艺,徐国锦. 2005

[19]沙糖桔控夏梢保果技术. 黄永敬,李娟,陈杰忠,马培恰,吴文,唐小浪. 2011

[20]鸡嘴荔保果试验. 秦献泉,徐宁,黄春亮.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