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种群间生殖表型的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吕琳

作者: 吕琳;李媛媛;霍梁霄;梁洪宇;张欢欢;周金成;张礼生;董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生殖;遗传背景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ISSN: 2095-039X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245-2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温度、遗传背景和雌蜂日龄对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生殖表型和Wolbachia滴度的影响,在22℃和29℃下处理两种遗传背景(彰武、西丰)的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逐日统计子代蜂生殖表型指标(雄性比,间体率)、适合度指标(日产卵量,羽化率)和Wolbachia滴度。结果发现,29℃下子代蜂雄性比和间体率显著高于22℃处理的子代蜂,但29℃下雌蜂体内Wolbachia滴度和日产卵量均显著低于22℃处理的雌蜂。彰武种群雄性比显著高于西丰种群,但其日产卵量显著低于西丰种群。随母代蜂日龄增加,子代蜂雄性比和间体率均上升,但日产卵量和羽化率均下降。结果表明温度、遗传背景和日龄均影响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生殖表型。研究结果将为改善孤雌产雌赤眼蜂规模化繁育和田间应用提供参考。

分类号: S476.3

  • 相关文献

[1]沃尔巴克氏体对丽蚜小蜂产卵量及成虫前死亡率的影响. 周淑香,李玉,张帆. 2009

[2]3种抗生素处理对灰茶尺蛾内生菌群的影响. 王志博,白家赫,周孝贵,郭华伟,肖强. 2021

[3]高温冲击对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诱导孤雌产雌的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周淑香,李玉,张帆. 2009

[4]赤眼蜂种间沃尔巴克氏体水平人工转染供体蜂种的筛选. 张海燕,王倩,付海滨,丛斌,董辉,解焱艳,姬景红. 2009

[5]灰飞虱体内沃尔巴克氏体的检测. 邸垫平,苗洪芹,路银贵,田兰芝. 2009

[6]高温胁迫对松毛虫赤眼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曲忠诚,赵奎军,张树权,梁虹,赵曦,韩冬伟,迟莉,杨莹,许健. 2010

[7]赤眼蜂防治荻芦茎螟研究. . 1991

[8]优质无公害苹果植保技术. 孔庆富. 2002

[9]利用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的适宜冷贮虫期和温度. 耿金虎,沈佐锐,李正西,张帆. 2005

[10]利用荧光观测明确载球孢白僵菌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增效作用. 杨芷,路杨,张庆贺,毛刚,徐文静,赵宇,隋丽,崔璐璐,张正坤,李启云. 2020

[11]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高粱田亚洲玉米螟技术的研究. 王连霞. 2021

[12]利用迷向散发器和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对梨树蛀果害虫的防控效果. 孙圣杰,任爱华,王晓祥,杨雪琳,李浩文,李贞,刘小侠. 2021

[13]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棉铃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选择毒力. 党志红,高占林,赵玉敬,安静杰,窦亚楠,潘文亮,华佳楠,李耀发. 2021

[1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3种鳞翅目害虫与赤眼蜂的毒力. 袁伟宁,魏玉红,牛丽敏,周昭旭,张新瑞. 2019

[15]耐高温高湿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筛选. 李丽娟,鲁新,周淑香,张国红,常雪,丁岩. 2020

[16]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种间竞争的影响. 张延峰,蔡浩,张帆,李元喜. 2010

[17]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诱导及解除条件研究. 周淑香,鲁新,张国红,李丽娟,丁岩. 2014

[18]湿度对赤眼蜂羽化的影响. 李丽娟,鲁新,张国红,周淑香,毛刚,刘宏伟,丁岩,孙康娜,李光雪. 2013

[19]繁育寄主对三种赤眼蜂个体大小及抱卵量的影响. 黄静,张斌,张帆,李元喜. 2015

[20]P~(32)标记松毛虫赤眼蜂寄生苹果小卷叶蛾效果研究. 冯建国,张勇,陶训,陈学留. 198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