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茎节数数量性状座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宝香

作者: 郑宝香;刘鑫磊;满为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主茎节数;QTL定位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5 年 31 卷 09 期

页码: 93-9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定位控制主茎节数的QTL并明确其遗传效应,利用100对SSR引物,并采用Mapmaker Exp3.0和复合区间法,研究构建了一张包括3个连锁群的连锁图谱。以‘黑农37’(栽培大豆)×ZYD581(野生大豆)组合的亲本、F2、F3为试材,分别在chr1连锁群上定位了一个影响大豆主茎节数的QTL,2007年QTL位于Satt238—Satt242这个区间内,与Satt238的遗传距离是0.01 c M,与Satt242的遗传距离是24.69 c M,其遗传贡献率为17.22%,加性效应为-3.2608;2008年QTL位于Satt238—Satt240之间,与Satt238的遗传距离为0.59 c M,与Satt240的遗传距离为6.01 c M,其遗传贡献率为6.68%,加性效应为-1.4965。2年大豆主茎节数QTL分析表明,在chr1连锁群上Satt238附近确定了1个控制大豆主茎节数QTL位点。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朱晓丽,杨喆,胡国华,关荣霞,刘章雄,常汝镇,邱丽娟. 2005

[2]大豆主茎节数、节间长度遗传分析及与株高关系研究. 闫昊,王博,刘宝泉. 2010

[3]基于BSA和SLAF-Seq技术对大豆主茎节数QTL精细定位. 杨玉花,白志元,卫保国,雷阳,张瑞军. 2021

[4]大豆不同亲本正、反交F_2、F_3、BC_1F_2主茎节数遗传规律研究. 曹永强,董丽杰,吕桂兰,孙旭刚,王文斌,宋书宏,谢甫绨. 2009

[5]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QTL定位研究进展. 齐波,杨加银. 2017

[6]大豆蛋白质含量的QTL定位. 林延慧,张丽娟,李伟,张礼凤,徐冉. 2010

[7]大豆四粒荚数QTL分析及位点交互群体验证. 李灿东,蒋洪蔚,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赵海红,王囡囡,陈庆山. 2020

[8]大豆叶绿素含量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 李伟,潘校成,于洪潇,齐慧冬,毛新瑞. 2016

[9]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株高QTL定位. 于春淼,张勇,王好让,杨兴勇,董全中,薛红,张明明,李微微,王磊,胡凯凤,谷勇哲,邱丽娟. 2022

[10]大豆幼苗根系性状的QTL分析. 周蓉,陈海峰,王贤智,伍宝朵,陈水莲,张晓娟,吴学军,杨中路,邱德珍,江木兰,周新安. 2011

[11]大豆分枝数相关分子标记开发及qBN-18位点精细定位. 吴海涛,张勇,苏伯鸿,Lamlom F Sobhi,邱丽娟. 2020

[12]大豆株高QTL的定位与整合分析. 孙亚男,齐照明,单大鹏,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 2010

[13]利用BC_2群体定位大豆蛋白质含量QTL. 陈明阳,张金巍,韩粉霞,孙君明,邹筱,闫淑荣,杨华,张晶莹,田玲,南金平. 2013

[14]开花后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王英,程立锐,冷建田,吴存祥,侯文胜,韩天富. 2010

[15]利用回交导入系群体定位大豆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QTL. 朱明月,韩粉霞,孙君明,闫淑荣,杨华. 2017

[16]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和抗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的QTL分析. 卢为国,盖钧镒,郑永战,李卫东. 2006

[17]大豆生育期性状的遗传及QTL定位研究. 王英,韩天富. 2008

[18]大豆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QTL分析. 张红梅,李海朝,自翔,顾和平,袁星星,陈华涛,崔晓艳,陈新,卢为国. 2015

[19]大豆数量性状定位的研究进展. 周蓉,王贤智,沙爱华,张小娟,周新安. 2005

[20]不同种植密度下大豆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王贤智,周蓉,单志慧,张晓娟,沙爱华,陈海峰,邱德珍,周新安.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