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中南部金带细鲹与长体圆鲹矢耳石外型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伟畅

作者: 李伟畅;朱国平;王雪辉;林龙山;李渊;杜飞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耳石形态;金带细鲹;长体圆鲹;机器学习;判别分析;南海

期刊名称: 生物学杂志

ISSN: 2095-1736

年卷期: 2023 年 005 期

页码: 54-60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解鲹科鱼类矢耳石的形态特征和研究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对南海鲹科鱼类矢耳石的种群分类效果,根据南海中南部水域采集的金带细鲹(Selaroides leptolepis)及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样本,对其耳石进行4种基础形态参数测量后转换为6种形态指标,并由两种耳石中提取出44个椭圆傅里叶描述子系数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使用线性判别分析、随机森林、K-最近邻、支持向量机这4种不同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对其进行判别。结果表明,两种鲹科鱼的耳石参数和叉长均有显著性差异,金带细鲹和长体圆鲹耳石的长、高、面积、周长与叉长均呈幂函数关系。由形态指标分析可知,金带细鲹较长体圆鲹耳石环率更低,即更趋近于圆,更为规则,两者各形态指标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第1和第2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20.1%和13.3%,可对其进行较好的区分。4种分类模型中,随进森林的判别正确率最高为100%,支持向量机的判别正确率最低为93.3%。研究结果表明,机器学习算法对南海鲹科鱼类矢耳石具有较好的判别效果,且傅里叶分析更加直观清晰和准确。

分类号: Q959.4

  • 相关文献

[1]基于机器学习的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研究. 曹士亮,张建国,于滔,杨耿斌,李文跃,马雪娜,孙艳杰,韩微波,唐贵,单大鹏. 2025

[2]基于RAD-seq技术的长体圆鲹二、三核苷酸重复微卫星标记开发与评价. 孔啸兰,李敏,陈作志,龚玉艳,张俊,张鹏. 2019

[3]耳石形态在长江口小黄鱼生活史研究及群体识别中的应用. 方聪,郭治明,线薇微,陈明茹,杨圣云. 2018

[4]西沙群岛鹦嘴鱼科耳石形态学物种鉴定的可行性研究. 康志鹏,李纯厚,李纯然,王腾,赵金发,石娟,刘永. 2024

[5]长江口凤鲚仔稚鱼不同发育阶段矢耳石生长. 张涛,王焕焕,毕学娟,宋超,赵峰,庄平. 2017

[6]基于地标点法的九龙江口和珠江口凤鲚和七丝鲚耳石形态学特征比较. 姜涛,郑朝臣,黄洪辉,轩中亚,邱晨,刘洪波,杨健. 2018

[7]长江口及邻近海域4个不同地理群体凤鲚矢耳石形态差异. 宋超,杨琴,赵峰,张涛,胡丽娟,庄平. 2020

[8]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耳石形态实例研究. 王臣,刘伟,王继隆. 2015

[9]耳石形态在黄唇鱼、大黄鱼、丁氏(鱼或)和棘头梅童鱼种类识别中的应用.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2

[10]耳石形态在黄唇鱼、大黄鱼、丁氏鱴和棘头梅童鱼种类识别中的应用.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2

[11]钝吻黄盖鲽不同群体形态学比较研究. 张岩,肖永双,高天翔,范厚丽. 2010

[12]一种基于反射光谱的烤烟鲜烟叶成熟度测定方法. 李佛琳,赵春江,王纪华,刘良云. 2008

[13]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杂交种(施氏鲟♂×达氏鳇♀)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张颖,刘晓勇,曲秋芝,孙大江. 2012

[14]不同产地黄硬皮马勃的红外光谱鉴别方法研究. 吕伟奇,张霁,赵艳丽,王元忠. 2016

[15]基于稀土元素指纹分析判别普洱古树茶和台地茶的研究. 林昕,黎其万,和丽忠,兰珊珊,林涛,刘宏程. 2013

[16]基于机器视觉的番茄成熟度颜色判别. 毕智健,张若宇,齐妍杰,吴业北. 2016

[17]河西走廊盐渍化草地土壤生态指标的选择与分类. 闫顺国. 1991

[18]市售酱油理化特性分析和模式识别研究. 于寒松,李松,王玉华,朴春红,刘俊梅,任大勇,代伟长,胡耀辉. 2015

[19]市售北方黄豆酱理化特性分析和模式识别研究. 于寒松,朱楠楠,李松,陈今朝,吕博,胡耀辉. 2015

[20]黄海、东海近海七个棘头梅童鱼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梁述章,宋炜,赵明,谌微,李羽,马凌波.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