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对棉田土壤水热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恒恒

作者: 张恒恒;张恒恒;王香茹;胡莉婷;庞念厂;贵会平;董强;阮康;宋美珍;张西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温度;产量;耗水量;种植模式;水分利用效率;棉花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20 年 023 期

页码: 39-47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新疆机采棉生产中农机农艺的不融合是导致棉花纤维品质下降和采净率低的主要原因,优化机采棉株行距配置是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于2018-2019年进行了"矮密早"(1膜6行,66+10cm宽窄行)、"宽早优"(1膜3行,76 cm等行距)2种种植模式和13.5、18.0和22.5万株/hm2 3个种植密度的定位试验,监测棉花全生育期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合棉花产量分析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综合评价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的生产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和密度影响土壤温度,但不存在互作效应。不同处理下耕层土壤温度变化规律一致,随着气温升高土壤温度逐渐增加,棉花封垄郁闭后,土壤温度迅速下降并波动。在生育前期(5-6月),不同种植模式和密度下耕层土壤温度无显著性差异,而"宽早优"模式提高了花期和铃期的土壤温度,比"矮密早"模式平均高1.7℃。"宽早优"模式的全生育期耕层土壤积温较"矮密早"模式显著提高8.3%~9.9%(P<0.05),主要提升了花铃期的土壤积温;从全生育期耗水量来看,"宽早优"模式的耗水量低于"矮密早"模式,降低0.8~6.7mm;提高种植密度会降低耕层土壤积温,增加棉田耗水量。"宽早优"模式提高了棉花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2019年较"矮密早"模式分别显著提高17.5%和18.8%(P<0.05)。"宽早优"模式可以改善棉花生长的土壤水热条件,实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大幅提高,是更为优化的机采棉种植模式,适合大面积推广。

分类号: S562%S152

  • 相关文献

[1]地膜覆盖时间对新疆棉田水热及棉花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祖米来提·吐尔干,林涛,严昌荣,迪丽拜尔·迪力买买提,邓方宁,吴凤全,孔松,汤秋香. 2018

[2]西北旱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种植模式对制种玉米生长影响. 秦京涛,邓忠,宗洁,张友良,杨开静. 2018

[3]河北低平原区早熟玉米-谷子种植模式的耗水量与产量研究. 李爱国,李和平,宋聪敏,李积铭,张玉兰,宋庆荣. 2015

[4]不同基因型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差异研究. 徐银萍,辛平,宋尚有,樊廷录. 2011

[5]滴灌土壤水分下限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郑国玉,朱新萍,周建伟,马军勇,何帅. 2020

[6]免耕直播对谷子耗水量、水分利用 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刘朋程,于国红,崔海英,郭安强,杜红,郝洪波,李明哲. 2020

[7]不同土壤容重条件下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刘战东,张凯,米兆荣,秦安振,黄超,马岩川,余轩,孙景生,黄世清,李长有,张景忙. 2019

[8]不同时期干旱和干旱程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耗水特性的影响. 肖俊夫,刘战东,刘祖贵,南纪琴. 2011

[9]不同灌水次数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肖俊夫,刘战东,刘祖贵,南纪琴. 2011

[10]滴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陈宣伊,师晶晶,张向前,杜香玉,步恒通,白东星,路战远,孟天天,王满秀,陈丽荣. 2023

[11]冬小麦生长季不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王海霞,李玉义,任天志,逄焕成. 2011

[12]小麦滴灌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范艺璇,王晓森,秦京涛,吕谋超. 2024

[13]不同滴灌量下冬小麦耗水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研究. 孙乾坤,章建新,赵连佳,薛丽华,段丽娜. 2017

[14]耕作方式和水分处理对棉花生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刘浩,孙景生,张寄阳,王聪聪,岳晶晶,张俊鹏,申孝军. 2011

[15]不同产量水平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和耗水特性研究. 黄超,刘战东,赵犇,张凯,宁东峰,秦安振,李森. 2019

[16]滴灌对内蒙古阴山北麓藜麦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刘小月,任永峰,赵志媛,张娜,苗新岳,张舒,韩云飞,张鹏,赵沛义. 2023

[17]陇中旱地马铃薯膜侧种植技术研究. 张绪成,何宝林. 2001

[18]河北低平原区春玉米一熟替代麦玉两熟制的水生态与粮食安全分析. 闫鹏,陈源泉,张学鹏,陶志强,杨肖蕾,隋鹏. 2016

[19]膜下滴灌对旱地菜豆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韩彦龙,刘恩科,张伟,姜春霞,张冬梅,刘化涛,张小宁. 2013

[20]黄土高原陇中丘陵区春小麦严重干旱时段及关键生育期的供水效应. 张绪成,朱润身,夏芳琴,上官周平.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