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和物理损伤条件下椰树叶柄挥发物组分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博

作者: 刘博;阎伟;刘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椰子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植物挥发物;叶柄;物理损伤

期刊名称: 安徽农学通报

ISSN: 1007-7731

年卷期: 2024 年 011 期

页码: 59-63

摘要: 椰树叶柄挥发物对锈色棕榈象成虫具有吸引作用探索不同状态下叶柄挥发物组分可分析该昆虫的定向行为.为了明确健康和物理损伤椰树叶柄释放的挥发物组分,本文采用顶空采集法收集健康和物理损伤后椰树叶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其挥发性化合物成分及相对含量,并对健康和物理损伤椰树叶柄挥发物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健康叶柄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53种,包括烃类26种、腈类2种、酮类5种、酯类5种、茚类6种、醇类5种和其他物质4种,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5个成分为3a,4,4a,5,8,8a,9,9a-八氢-4,9:5,8-二亚甲基-1H-苯并[f]茚、丁基化羟基甲苯、L-α-松油醇、哒嗪和双环戊二烯;物理损伤叶柄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51种,包括烃类25种、腈类5种、酮类5种、酯类6种、茚类5种、醇类3种和其他物质2种,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5个成分为3a,4,4a,5,8,8a,9,9a-八氢-4,9:5,8-二亚甲基-1H-苯并[f]茚、丁基化羟基甲苯、双环[2.2.2]辛-5-烯-2-甲腈、α-松油醇和2,6-二甲基-4-氧杂三环[5.2.1.0(2,6)]癸-8-烯-3-酮.健康与物理损伤叶柄挥发物主要组分大体一致,在具体种类和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揭示锈色棕榈象成虫寄主定位行为的化学通信机制及研制植物源引诱剂提供参考.

分类号: S31

  • 相关文献

[1]椰子树栽培管理技术. 高正清. 2003

[2]同步光辐射蚕卵的物理损伤和孵化率的研究. 孙帆,蒋诗平,单晓斌,包建民. 2001

[3]不同发育时期旋毛虫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赵风强,路义鑫,韩彩霞,张晓波,兰静,宋铭忻. 2010

[4]3种干燥方式对香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涂宝军,陈尚龙,马庆昱,叶莉,冯谈. 2014

[5]香菇挥发性成分SPME-GC-MS分析及特征指纹图谱的建立. 陈万超,杨焱,李文,蒋俊,于海龙,冯杰,李晓贝,刘昆. 2016

[6]基于SPME-GC-MS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香葱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田震,徐亚元,李大婧,刘春泉,宋江峰,刘阚,胡奇,肖亚冬,郁志芳. 2021

[7]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比较3种直立型迷迭香的挥发性成分. 李珊珊,杨敏,李海明,甘艺莲,林洪涛,吴维坚. 2021

[8]谷子中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分析与研究. 刘敬科,李云,张玉宗,赵巍,张华博,刘莹莹. 2012

[9]CO_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不同成熟度鲁北冬枣香气组分. 王淑贞,赵峰,孙家正,张雪丹,祝恩元,阴启忠. 2011

[10]GC-MS法同时检测南瓜果实肌醇类和单、双糖类物质的研究. 李玉丹,黄河勋,周洋洋,王安君,吴廷全. 2017

[11]不同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对映异构体. 朱荫,张悦,严寒,吕海鹏,林智. 2021

[12]小花黄堇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吴建国,陈体强,吴岩斌,曾建伟,邹秀红,吴锦忠. 2015

[13]高温长时辉干工艺对广东炒青绿茶香气组分的影响. 胡蝶,陈维,马成英,方壮东,黄海英,苗爱清. 2022

[14]巴西橡胶树胶乳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梅志刚,刘实忠,校现周,罗世巧,杨文凤,牛静明,黄荣辉. 2011

[15]胡椒根油树脂化学成分的研究. 刘红,许卫东,宗迎,朱红英. 2012

[16]基于柱前衍生化GC-MS技术探究紫苏叶与白苏叶的质量差异. 陈家宝,杨贵雅,郭龙,齐琳琳,温春秀,郑玉光,王蕾. 2023

[17]绿玉树茎皮脂溶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文基,王茂媛,陈烁,张新蕊,王建荣,宴小霞,王祝年. 2013

[18]基于电子舌与SPME-GC-MS技术的芒果风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张浩,安可婧,徐玉娟,余元善,吴继军,肖更生. 2018

[19]拟草果果壳和种仁的化学成分研究. 覃慧薇,杨绍兵,杨美权,王元忠,张金渝. 2021

[20]牛大力藤叶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赖富丽,王祝年,王建荣,晏小霞.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