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半高寒农区早熟甘蓝型油菜栽培技术要点及建议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尼玛次仁

作者: 尼玛次仁;登增卓嘎;南志强;王晋雄;李施蒙;袁玉婷;唐琳;次仁白珍;赵彩霞;杨广环;白玛央金;仁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半高寒农区;油菜;播期;密度;栽培模式

期刊名称: 西藏农业科技

ISSN: 1005-2925

年卷期: 2023 年 45 卷 004 期

页码: 83-87

摘要: 西藏海拔3 900~4 000 m区间的半高寒农区,年日照数达3 000 h以上,比同维度的其他地区高1倍.由于油菜从播种到成熟需要一定的积温,秋播油菜一般需0℃以上积温1 800~2 500℃,一年一熟春播油菜需1 000~2 000℃,因此利用西藏半高寒农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油分的累积等特点,通过在西藏半高寒典型生态农区设置不同的播期和密度,进行区域适应性鉴定同时根据品种特性和油菜自身的生育规律,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情况下,配置优化措施来寻求适宜的栽培模式,来实现早熟甘蓝型油菜在半高寒农区的推广,并为后续研究选育早熟甘蓝型油菜在半高寒农区形成局部区域的品种替代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增加优质油菜的覆盖率增加产量改善群众的食用油的品质,促使本区域油菜产业实现增产提质双重跨越.

分类号: S634.3

  • 相关文献

[1]不同栽培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张文伟,耿智广,黄浩钰,付金元,陆立银,李峰. 2017

[2]不同生态区大面积单产150kg/667m~2技术特性分析. 张瑞茂,侯国佐,王华,程尚明,赵继献. 2000

[3]播期与密度对油蔬两用型油菜中油杂19产量的影响. 肖小军,肖国滨,郑伟,熊文,韩德鹏,李亚贞,黄天宝,刘小三,曹九龙,吕伟生. 2023

[4]播期和播量对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 任永源,丁厚栋,林宝刚,张尧锋,余华胜,张冬青,吴河元. 2008

[5]栽培措施对冬油菜抗冻性和产量的影响. 李俊,张春雷,马霓,李锋,李光明. 2010

[6]能源高粱覆膜与裸地错期播种试验初探. 杜霖春,张志鹏. 2012

[7]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品种黑河5O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谭娟,吕晓丽,蔡鑫鑫,王舒. 2013

[8]栽培模式与密度对大豆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刘玉平,李瑞平,李志刚. 2010

[9]玉米新品种东庆1号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刘红军,金益,董玲,李晓辉,曹士亮,高明波,罗娜. 2008

[10]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品种黑河50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谭娟,吕晓丽,蔡鑫鑫,王舒. 2013

[11]油菜密植增角的高产栽培模式. 杨经泽,徐育松,田任久. 1993

[12]湖北省两种油菜栽培模式下的施肥现状. 李银水,余常兵,廖星,胡小加,谢立华,张树杰,张春雷,鲁剑巍. 2012

[13]设施蚕豆群体结构消长的影响因素. 夏礼如,尹淑瑜,卞晓春,吴春芳. 2013

[14]高海拔冷凉气候区胡萝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王志伟,高世铭,王晓巍,张玉鑫,王萍. 2009

[15]旱区不同播期绿豆群体生长及产量动态分析. 魏云山,林在隆,周学超,丁素荣,刘迎春,李峰. 2017

[16]谷子新品种播期、密度与施肥的复因子试验. 李书田,赵敏,刘斌,柴晓娇,张立媛,李艳红. 2010

[17]栽培因子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杨加银,徐海斌,徐海风. 2007

[18]播期、密度对夏大豆新品种淮豆12产量的影响. 徐海风,杨加银,熊正海. 2016

[19]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油研9号保优栽培技术研究. 赵继献,任廷波,郑治洪. 2004

[20]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油研11号主要性状的影响. 韩宏仕,张敏琴.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