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接芽苗建园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润生

作者: 周润生;王少敏;王元希;商显贵;于秀水;张寿平

作者机构:

期刊名称: 落叶果树

ISSN: 1002-2910

年卷期: 1992 年 S1 期

页码: 73-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长期以来苹果栽培多用1年生苗建园,即先播种砧木种子,再行嫁接品种,从播种到育出成苗需要2年时间。建园时苗木需经出圃起运,再行定植,因而需要较长时间。由于在起苗、运输、栽植过程中.根系、枝干不同程度的受到损伤,往往成活率低,缓苗慢而生长不旺,影响树体发育。1985年外来,山东苹果栽培又掀高潮,为适应大发展的形势,我们于1986年在平原地区以玫瑰红、新红星等短枝型品种的接芽苗为栽植材料,进行了大面积密植丰产试验,共建国600余亩,亩栽83~111株。在遵循苹果幼树生长发育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密度调整制定栽培措施,前期促树快长,适时缓势促花,大量结果后即行控冠稳产。达到了三年结果、五年丰产的目的。1990年8月经同行专家测产驻收,展州市3D14亩平均亩产 111&g,一级果88K;平原县1560亩平均亩产 1018.欣g,一级果94K。4年生玫瑰红最高亩产分别为3410kgde州,亩栽111株)和2527.deg (平原,亩栽83株)。为大面积来用苹果接芽苗建国积累了丰富经验。 一、接夯苗建园树株的生长发育特点 1.缓苗快,树抹当年成形:由于接芽苗剪砧后只保留1个品种芽,根系大、芽眼少,成·活后生长很旺,几乎无级首期。在正常肥水管理下,一般6月中旬苗有可达到搞,L’定千的要求(70。左右)。定干时剪去先端10an,剪后先端能发3~十个二次枝,最上1个选作中干,其他作为一层主枝培养。待一次枝长至scan左右时,留4Dan再行摘心(7月中旬)促发分枝,年终树林已具有l~激分枝,定植当年即成形。新消总生长量在3m以上(!)。 2.增核扩冠迅速;由于树林生长旺,有条件进行多次摘心及运用拉枝、拿枝、将枝等措施,枝叶量增加快,因此树干加稳也快,能迅速形成树冠,奠定结果基础。3年生树距地20m处于周可长到18~20m,冠径ha左右.单株枝量400~500个。5年生于周可达25~3Dan,单株枝量100op个,具备了足够大的结果体积,其树体发育进程吓见表2)。 3.成花挂果早:在加强管理及综合运用摘心、拉核等树体管理技术条件下,不少树林当年即能成花,据在庆州市辛调查,新红星、金矮生、宫士、秀水等定植当年都能成花⑤3)。 从表3看出,金接生最易成花,成花率64K,富士和新红星次之。从花芽着生部位看,除金矮生、新红星有少量胶花芽外,大部分是二三次摘心后的短枝。 另据大田调查看出,2年生玫瑰红开花株率39~70K, $#70. 6M,金矮生100H。 3年生84. 3K的树林投产,最高亩产 1100k g。可见采用接芽苗建园时,树株发育进程快,便于采用促花措施,有利于早果、丰产。 二、接芽亩建国技术 由于秋栽有利于受伤根系愈合,来年生根快、发芽早,成活率高,因此来用接芽苗建园以秋栽为好。 1.开定植沟:定植前先按行距定点,按行开深、宽各一米的定植沟,生、熟土分放,不打乱土层,回填时回复原位。当土填至80K时即灌水沉实,最后将余土填完。 2.栽植: (1)改良定植穴:在定植沟中央按欲定的林距定点,每点挖50。见方的小坑,施10~15kg土杂肥作底肥,把肥和表上按1:3的比例混匀,栽时填在根际附近。 (2)选择壮苗:按芽苗只有一个品种芽,它的饱满程度和愈合好坏直接影响未来的长势。因此定植时要进行严格挑选分级。壮苗的标准是根系大而全,具2~4来侧根,须根多,品种芽饱满、芽片与砧木愈合牢固,嫁接口上lin处的直径0.6~0.sin。 (3)栽植:将苗立正,放在定植穴中央,使品种芽朝迎风面。然后埋土、踩实,浇水沉实后使砧水苗的根颈与地面齐平。栽后灌透水,水渗后埋土保墒。封冻前培大土堆(住砧苗冒的1/2)防寒。 另外,为将来补充缺株和更换弱苗,可在行中加植15~20K的预备苗。 3.栽后管理: (l)剪砧及覆盖地膜:翌春解冻后去除防寒土,紧接用 0. 6~0. sin“的地膜覆盖,以利增温、保湿,促根早动,使栽植成活率在95%以上。 春季萌芽前剪砧,于嫁接口以上0.sin处斜剪,剪后涂磁油保护剪口。 (2)及时扶除砧芽:剪砧后砧木上发出大量前基,需经常抹除,否则会影响品种芽生长。另外要特别注意保护品种芽,不要误抹。如发现品种芽不能活时,选一个发育好的砧芽培养,以有夏季?愤。 (3)扶绑:品种芽萌发长到30an时,将50 an的树条立插在品种芽的对面,在距地20an处,用麻绳或塑带结“co”形扣绑扶,防止被凤吹拆。 (4)摘心定干:6月中下旬苗高70m时,剪去相端10m,促发二次枝,培养中千和下层枝。 (5)3@:定植当年8月份用芽按法3ffe未活的树株。 (6)防治病虫:主要防治春季的食叶害虫,如天鹅绒金龟子,灰象甲、蚜虫等。在萌芽初期应特别注意检查,一旦发现及时来用人工、农药并举的方法防除。 三、丰产栽培技术 1.促进树体生长,加速扩冠增枝: (l)定植当年勤追肥浇水:栽植成活后从5月份开始适当多浇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15~ZDK。并于5~8月每月追肥一次,每次每株追50 g尿素。追肥时在树干周围用木棍扎眼,深度20an左右。将肥料撒人眼中接着浇水。并从5月份起,每半月进行一次根外追肥,前期哪.3M的尿素,7月份以后喷0.3K的磷酸二氢钾。 (2)开沟施基肥,改良下层土壤:在定植时改良树穴的基础上,每年进行开沟施基肥。基肥以家肥料为主,l~3年亩施3000k g,3年以后亩施4000~5000k g。即使在千斤粮田上建园,也要深翻改良下层土壤。因为深层土壤多年未耕翻,缺肥、少气,影响根系向深层发展。 (3)合理同作:定植后留出lin宽的树盘,行间种植花生、大豆、马铃薯、西瓜等。不留树盘或间种棉花、小麦等作物则会影响树体生长。据调查,留足树盘时一年生玫瑰红千径3~4.sin不留树盘者只有Zm;间种棉花的冠径比种花生小s0K.种小麦比花生同龄树的千径小1.Zm。 (4)整形修剪:来用接芽苗建园时,fhAgt当年摘心定于,根据修剪量轻,整形容易,结果体积大,以及树体骨架牢固、寿命长的要求,短枝型品种选择小冠形为好。千高50m左右,一层主技开张60~65度。幼树期间主要靠拉核开张大棱角度,并配合短裁“轰条”。1~3年一枝不疏,选留骨千枝以外的全部作辅养枝缓放利用,空间大时拉平缓放。空间小时将基部拿弯让头朝下。冬剪缓放的新消,明春经过将枝、刻芽促发更多的短枝;背上直立新捎经过夏季连续摘心,当年形成结果枝组。7-8月份进行拉枝整形,加大主树和辅养枝角度,改变枝条伸展方向。冬夏结合修剪,综合运用各种手法,确保迅速扩冠增枝,使三年生树千周长至18~20an,单株枝量400~50ng。 2.适时缓势促花:3年以后树已开始结果,果园覆盖率接近60K,此时可采取促花措施,为大量结果创造条件。 (1)夏剪为主,冬夏结合:冬剪时轻剪多缓放,来春从萌芽开始相继进行持枝促晚拿枝一开角缓势,拉枝整形理顺枝条等作业,改变以往靠去强留弱削弱树势,背后枝换头开大角度的习惯作法。促使缓放枝及骨千枝下部多发粗壮短枝,为花芽形成奠定基础。 (2新消连续多次摘心当年形成小枝组:对骨干校及大辅养技开大角度后,背上萌生的直立新捎,可在消长20on左右时,留基部5一7an剪除嫩梢,等剪后发出的二次技15m~20m仍留基部5~7m再次剪裁。连续摘心两次,甚至一次即能促使剪口下短枝成花。玫瑰红摘心后成花率30K ct上。即使摘。L’后当年不成花,多能抽生3~4ng枝,形成小校组,次年也易成花。 (3)环剥、环割:3年生以后,距地20m处的千周18~20m时,于5月下旬至朗上甸进行主千环剥或环割。由于元帅系品种对环剥反应敏感,环剥时掌握剥口齐,宽度0。Zcm,剥后紧接用塑料膜包扎保湿,并选晴天进行。若选用环割时只割两道,上下间隔sin。 (4}#枝、扭捎变竟争枝为结果枝:对消端竟争梭于5月下旬新拍半木质化时从基部扭曲180度使失端朝下,来年多发绿枝,进而成花结果。5月份不作扭捎处理者,7月底、8月初用拿技法改变生长方向,使竟争枝水平或向背斜伸展缓放,促生短枝成花。 3.合理负荷,外果压冠:密植园的树冠投影覆盖率应控制在75K以下,“林间可以手拉手,行间永远不碰头”。进入结果期后,除运用修剪措施缓势控冠以外,还要使其适量结果,以果压冠。元帅系短枝型品种的花序座果率一般50K左右,花朵盛果率10一12K。修剪时先按10个花芽保Ikg果调整花芽留量。疏花时按20m左右留一花序,每序留单果。5年生以后亩产稳定在2-2.5吨,最多不超过3吨。试验证明,在亩栽83~ 111株的条件下, 5年生玫瑰红和新红星单株留果20D个左右即可。 为保证盛果数量,必须强调进行人工授粉,以人工点授法最可靠。 四、小结 1.大面积试验证明,利用接芽苗建园是苹果这生、早实的可行途径。特别在土壤肥沃、管理水平高的平原地区,更易实现早实、丰产。但在定植初期需花较多的功夫保护品种芽及其长成的幼株动 2。来用接芽苗建园具有缓苗快,扩冠增枝迅速,成花结果早的特点。在遵循接芽苗建园技术规程条件下。完全可以“一栽全苗”,比定植一年生苗更易早实、丰产。 3.应用接芽苗建园成败的关键在于定植初期保护品种芽和成活之后前l~2年的管理。一般要求正确剪砧、勤抹砧芽,立柱缚绑,防治害虫。成活之后加大肥水催树长。轻剪多留枝迅速扩冠。树体足够大时,缓势促花;进入盛果期控冠稳产,果园最大覆盖率不超过75K。苹果接芽苗建园早期丰产栽培技术@周润生$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王少敏$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王元希$滕州市果树开发中心 @商显贵$滕州市果树开发中心 @于秀水$滕州市果树开发中心 @张寿平$平原县王村店乡林业站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