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的选育效果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华平

作者: 朱华平;卢迈新;黄樟翰;高风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荷那龙罗非鱼;选择育种;生长速度;选育效应

期刊名称: 南方水产

ISSN: 1673-2227

年卷期: 2008 年 4 卷 03 期

页码: 1-6

摘要: 以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为基础群体,分别对其进行选育,并对产生的选育系F4代的选育效果进行了评价。经过4代的选育,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的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系提高了27.96%和36.73%,差异显著(P<0.05),平均每代选育效应分别为6.99%和9.18%。F4代的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为23.74%和22.17%,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4.83%和36.33%。而且第一次性成熟时这2种罗非鱼的平均体重都比对照系增加2倍以上,其杂交子代的雄性率达到了99.4%。试验结果表明,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的选育效果明显,F4代的生长性能有了显著提高,个体之间的生长速度趋于一致;也说明这2种罗非鱼F代仍具有一定的选育潜力,对其继续进行选育是切实可行的。

分类号: S965.125

  • 相关文献

[1]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的AFLP分析. 杨淞,叶星,卢迈新,黄樟翰,白俊杰. 2006

[2]荷那龙罗非鱼、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及其杂交F1呼吸耗氧率的初步研究. 杨淞,卢迈新,黄樟翰,高风英. 2006

[3]大口黑鲈选育效果的初步分析. 李胜杰,白俊杰,谢骏,陈焜慈,何小燕,汪洪永,崔荫强. 2009

[4]盐胁迫对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AQP1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茜茜,朱华平,卢迈新,刘志刚,高风英. 2016

[5]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与尼罗罗非鱼差异位点的筛选. 宋红梅,白俊杰,叶星,刘宇飞. 2008

[6]三种罗非鱼的微卫星分子鉴定和遗传结构分析. 宋红梅,白俊杰,全迎春,李胜杰. 2008

[7]荷那龙罗非鱼两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IGF-Ⅰ和IGF-Ⅱ)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特征. 高风英,卢迈新,黄樟翰,朱华平,可小丽. 2012

[8]荷那龙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3种同工酶的分析. 杨淞,黄樟翰,叶星,卢迈新. 2006

[9]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耐盐性的初步研究. 杨淞,卢迈新,黄樟翰,高风英. 2006

[10]荷那龙罗非鱼两种GHSR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高风英,王欢,叶星,卢迈新,黄樟翰,朱华平. 2011

[11]荷那龙罗非鱼ghrelin cDNA的克隆及表达特征. 高风英,王欢,卢迈新,叶星,黄樟翰,朱华平,杨丽萍. 2010

[12]超高产小麦品种太原768的选育推广. 何卫家. 1996

[13]最佳遗传贡献理论及其在水产动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栾生,隋娟,孟宪红,罗坤,曹宝祥,孔杰. 2014

[14]香稻种质性状的综合评价与选择育种探讨. 陈培峰,朱勇良,乔中英,王建平,黄萌,孙华,许才康. 2013

[15]牙鲆主要生长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刘永新,刘英杰,周勤,高磊,方辉,韩刚,王玉芬,姜秀凤,刘海金. 2014

[16]星斑川鲽家系建立及遗传效应分析. 田永胜,李祥孔,段会敏,李洪,宋莉妮,陈张帆,唐江,王波,孙宗哲. 2016

[17]合浦珠母贝幼贝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黎火金,刘宝锁,罗会,黄桂菊,陈明强,范嗣刚,李有宁,喻达辉. 2013

[18]罗氏沼虾养殖群体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及类群差异分析. 唐琼英,夏正龙,蔡缪荧,谢巨洪,潘月明,李景芬,杨国梁. 2019

[19]我国睡莲属植物育种研究进展. . 2019

[20]樱桃番茄新品种红宝石的选育. 王国华,尹庆珍,吕清燕,张立永.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