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甜玉米新品种‘粤甜20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锦荣
作者: 郑锦荣;李高科;刘建华;李余良;胡建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超甜玉米;品种
期刊名称: 园艺学报
ISSN: 0513-353X
年卷期: 2013 年 40 卷 10 期
页码: 2095-209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粤甜20号’是以自交系‘XWY’为母本、‘TT5-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甜玉米新品种。平均鲜果穗产量为16 255.5~16 377 kg·hm-2,穗长18.3~21.6 cm,单苞鲜质量356.5 g,穗粗5.0 cm,籽粒可溶性糖含量30.54%~31.81%,籽粒果皮厚度64.42~69.31μm,适口性好,外观商品性佳,适应性强。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超甜玉米品种比较研究. 刘会,高金亮,杨凤鸣,高慧敏. 2010
[2]湘中、湘南鲜食超甜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 曾宏春,王翔,曾强,王术光,马甫吉. 2021
[3]密度和施钾水平对闽甜107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黄聪敏,陈山虎,林建新,卢和顶,纪荣昌. 2005
[4]5个超甜玉米新选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 李高科,胡建广,刘建华,李余良. 2008
[5]超甜玉米新品种“鄂甜玉2号”的选育推广. 湖北省农科院农业现代化所玉米组. 1998
[6]超甜玉米新品种蜜玉1号的选育与应用. 谢庆春. 2007
[7]不同收获时间对超甜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贺囡囡,冯云敢,韦桂旺,蒙云飞,韦爱娟,卢生乔,黄爱花. 2018
[8]种植密度对超甜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贺囡囡,韦桂旺,冯云敢,蒙云飞,韦爱娟. 2019
[9]超甜玉米泸玉甜6号的选育. 杨跃华,孔亮亮,刘俊峰,陈国民,李永洪,杨友. 2008
[10]超甜玉米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分析. 李永洪,杨跃华,唐春,孔亮亮,刘俊峰. 2006
[11]超甜玉米可溶性糖含量配合力分析. 姚文华,张帮洪,尹兴福,张培高,黄云霄. 2018
[12]利用SNP标记及配合力划分超甜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贺囡囡,冯云敢,蒙云飞,韦爱娟,弓雪,卢生乔,韦桂旺,吕巨智. 2021
[13]23份超甜玉米自交系育种潜力分析. 贺囡囡,冯云敢,蒙云飞,韦爱娟,韦桂旺. 2021
[14]超甜玉米浙甜20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郭章贤,郭国锦,卢华兵,石建尧. 2006
[15]超甜玉米浙甜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郭章贤,郭国锦,卢华兵. 2006
[16]超甜玉米籽粒糖分积累和蔗糖代谢酶活性动态变化. 赵福成,景立权,陆大雷,王桂跃,陆卫平. 2014
[17]春播超甜玉米籽粒果皮厚度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在灌浆期间的变化. 姚坚强,俞琦英,王美兴,张莲英,朱金庆. 2012
[18]种植季节对超甜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何晓明,谢大森,彭庆务. 2009
[19]优质、高产超甜玉米新品种粤甜3号的选育. 方志伟,刘建华,李余良,王晓明,尹艳,冯少光,李康活,胡建广,刘晓津. 2002
[20]超甜玉米自交系幼胚高效成株系统的建立. 胡建广,李余良,方志伟,刘建华,邱道寿.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四倍体甲着小麦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白马曲珍;刘建华;唐豪;王琴;杨武云;李俊
关键词:甲着小麦;四倍体;种质资源;栽培技术
-
四种防治白粉病药剂对加州新小绥螨的安全系数和捕食功能影响
作者:谭德龙;王瑞;郑锦荣;王茹芳;郭金菊;曹海顺;王云龙;袁余;吴廷全
关键词:加州新小绥螨;病虫协同防治;设施农业;白粉病;捕食功能
-
氮沉降和降水增加对榆树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及耦合效应
作者:王凯;辛鸿斌;刘畅;吕林有;刘建华
关键词:水氮耦合;碳分配;可溶性糖;淀粉;气候变化
-
辽西北风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土壤大孔隙特征
作者:王科雯;吕刚;刘媛;刘建华;王锋佰;张卓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出流速率;水分穿透曲线;风沙地
-
不同密度下樟子松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变化规律
作者:王凯;邢仕奇;张日升;刘建华
关键词:可溶性糖;淀粉;密度调控;碳分配;科尔沁沙地
-
采后常温贮藏对南亚热带甜玉米品质的影响
作者:弓雪;刘亚利;李高科;贺囡囡;莫润秀;陈坤;韦正乙;覃宏宇;卢生乔;张述宽
关键词:甜玉米;采后;常温贮藏;品质
-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东乡县肉羊产业优势分析
作者:马小黎;刘建华;白贺兰;徐银萍
关键词:东乡县;肉羊产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