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氏野村菌对甜菜夜蛾及斜纹夜蛾的毒力测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谢明

作者: 谢明;万方浩;李锋;关雄;邱卫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莱氏野村菌Nomuraearileyi;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毒力测定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Press)

ISSN:

年卷期: 2003 年

页码: 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本研究采用常规的浸蘸法测定莱氏野村菌菌株CA22的毒力。实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均有很高的毒力,致死中浓度(LC_(50))随虫龄的增大而增大,对甜菜夜蛾二龄幼虫的LCs0值为0.65×10~7孢子/ml,对五龄幼虫的LC_(50)值为9.16×10~7孢子/ml。甜菜夜蛾低龄幼虫对该菌的敏感性比高龄幼虫大14倍。该菌株对斜纹夜蛾二、三、四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7.68×10~7孢子/ml、7.81×10~7孢子/ml、7.46×10~7孢子/ml,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对五龄幼虫的LC_(50)较高,27.1×10~7孢子/ml。斜纹夜蛾低龄幼虫对该菌的敏感性比高龄幼虫大3...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淡足侧沟茧蜂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寄生选择性研究. 曾爱平,季香云,蒋杰贤,丁艮凤,游兰韶. 2010

[2]草地贪夜蛾形态特征及与3种玉米田为害特征和形态相近鳞翅目昆虫的比较. 静大鹏,太红坤,张爱红,何康来,王振营. 2019

[3]四种鳞翅目害虫精氨酸激酶基因的表达谱及基于RNAi的功能分析. 鲁艳辉,白琪,郑许松,田俊策,吕仲贤. 2019

[4]昆明菜区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发生规律. 张红梅,徐兴才,王燕,李向永,尹艳琼,赵雪晴,刘莹,陈福寿. 2021

[5]幼期经历和成蜂学习行为对淡足侧沟茧蜂寄主选择性的影响. 季香云,包杨滨,万年峰,蒋杰贤,刘君. 2013

[6]不同昆虫病毒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联合增效作用. 郭慧芳,方继朝,罗伟杰,张海. 2003

[7]6种农药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杀虫活性测定. 杨莹莹,赖晓依,赖多,匡石滋,邵雪花,刘秀. 2017

[8]生姜主要害虫性诱剂诱捕效果及田间应用初探. 张立君,王璇,李劲松,梁桂梅,王琳,朱国仁. 2014

[9]杀虫剂对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的毒力研究. 许小龙,顾中言,韩丽娟. 2002

[10]Cry1C蛋白对4种棉花害虫的致死效果. 张帅,雒珺瑜,王春义,朱香镇,王丽,张利娟,崔金杰. 2016

[11]粘质沙雷氏菌S-JS1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致病力的温度效应. 牛洪涛,李陆逸,刘宝生,郭慧芳. 2015

[12]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异源重组后的变异. 王成燕,钟万芳,刘宝生,方继朝,郭慧芳. 2012

[13]不同性信息素产品对上海蔬菜夜蛾诱捕效果的评价. 滕海媛,王冬生,章巧利,袁永达,张天澍,常晓丽,赵胜荣,卢会祥. 2015

[14]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对蔬菜害虫的人工感染和菜田释放试验. 任惠芳,陈果,赵景玮,谢梅青,许支援,潘沧桑. 1998

[15]浙北大棚芦笋地夜蛾发生动态监测. 戴志荣,章金明,陈永全,潘秋波,李建群,吕要斌. 2017

[16]转cry1Ab/cry2Aj、cry1Ab/vip3DA玉米对棉铃虫、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抗虫性评价. 常雪,王伟,沈志成,叶恭银. 2016

[17]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四种夜蛾的寄生蜂. 罗开珺,古德祥,张古忍,陈宗麒. 2004

[18]混合病毒在不同宿主中交替繁殖对病毒毒力的影响. 郭慧芳,韩召军,方继朝,钟万芳,王节萍,刘宝生. 2005

[19]2个新的鳞翅目OR83b类化感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修伟明,张逸凡,杨殿林,董双林,刘玉升. 2010

[20]3.2%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 周小毛,陈信武,黄雄英,柏连阳.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