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性状和玉米生长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莹莹

作者: 徐莹莹;靳晓燕;庞爱国;于晓波;孙士明;王俊河;赵秀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耕作方式;土壤性状;玉米生长;产量;机械作业

期刊名称: 农机化研究

ISSN: 1003-188X

年卷期: 2022 年 44 卷 011 期

页码: 11-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通过4年定位试验,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性状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播种前深翻还田、深松和深松还田的容重分别降低了7.9%、5.6%、3.2%;各时期含水率均表现为深松还田>CK>深松>深翻还田.收获期,深松还田、深翻还田和深松作业下的有机质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6.04、5.97、2.89 g/kg.深松还田和深翻还田能够显著提高拔节期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株高、茎秆干重和叶面积均大于CK,最终增产8.4%和4.3%,深松较CK增产2.4%.综合来看,深松还田耕作方式更利于改良土壤性状,促进玉米生长.

分类号: S183

  • 相关文献

[1]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夏颖,李海娜,梁运江,曹铁华,梁烜赫,许广波. 2019

[2]精量穴播对玉米生长发育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刘玉涛,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高盼,王俊河. 2017

[3]蚓粪和益生菌互作对土壤性状、菠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申飞,刘满强,李辉信,曾令涛,胡锋,赵荷娟,胡哲伟,朱同彬. 2016

[4]玉米深松免耕播种对土壤性状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西群,齐新,董文旭,彭发智. 2010

[5]营养液浓度对黄瓜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王加倩,吴震,卜崇兴,蒋芳玲,尤秀娜. 2010

[6]稻草覆盖对花生木薯间作系统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徐小林,吴昌强,李大明,胡志华,柳开楼,周利军,叶会财,黄欠如. 2017

[7]生物有机肥对枸杞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包慧芳,王宁,侯敏,陈竞,王小武,侯新强,杨蓉,崔卫东,杨文琦,龙宣杞,詹发强. 2020

[8]中药渣有机肥改良富营养设施番茄土壤效果. 王光飞,郭德杰,马艳,罗佳. 2021

[9]中药渣有机肥耦合高效水溶肥改良不同肥力设施番茄土壤效果. 王光飞,廖开志,马艳,郭德杰,徐传银,梁永红,颜士敏. 2021

[10]生物炭对双季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性状的残留效应. 刘磊,廖萍,王海媛,张俊,曾勇军,黄山. 2020

[11]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与化肥减施对土壤、菜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黄庆,刘忠珍,刘景业,黄连喜,李翔,魏岚,黄玉芬,陈伟盛. 2020

[12]辽沈地区深松改土对玉米产量形成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史磊,王延波,肖万欣,徐亮,赵海岩. 2016

[13]绿肥还田条件下化肥减施对土壤性状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史桂芳,董浩,朱国梁,于淑慧,牟小翎,谭德水. 2020

[14]硅肥对蔗地土壤性状、甘蔗叶片营养及产量的影响(英文). 徐林,BOKHTIAR S M,MANOJ Kumar Srivastav,李杨瑞,杨丽涛. 2011

[15]不同肥料处理对两个甘蔗新品种生长、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江泽普,邢颖,熊柳梅,陈桂芬,杨绍锷,谭裕模. 2015

[16]菌渣还田对反季节栽培淮山品质、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刘国敏,韦绍丽,覃维治,黄开航,黄卓忠,廖玉娇,陈丽新,韦荣昌. 2022

[17]基于不同类型冷浸田的有机无机物料改良剂增产效应研究. 王飞,林诚,李清华,何春梅,林新坚. 2017

[18]高寒旱区春油菜垄膜沟植技术效应研究. 张荣. 2010

[19]稻草还田对烟田土壤性状和烟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肖汉乾,汤海涛,张一扬,汤睿,靳志丽,张淑贞,张四伟. 2006

[20]水稻秸秆秋季水耙浆还田对土壤及水稻性状的影响. 赫兵,李超,严永峰,刘月月,赫靖淇,于天华,王帅,陈殿元,严光彬.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