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肉猕猴桃果实着色机制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齐秀娟

作者: 齐秀娟;徐善坤;林苗苗;李玉阔;孙雷明;方金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

期刊名称: 果树学报

ISSN: 1009-9980

年卷期: 2015 年 32 卷 06 期

页码: 1232-12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果肉色泽是果实重要的品质特征,红肉猕猴桃因具有特殊的经济性状和商品价值受到育种者和消费者的青睐。综述了红肉猕猴桃生产现状及种质资源类型,对其红色成分物质花青素种类、积累特征及加工特性以及利用野生种质资源进行红肉猕猴桃新品种培育情况进行了阐述;总结了红肉猕猴桃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分子作用机制,以及环境、遗传因素和栽培管理条件对着色影响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国内外红肉猕猴桃着色机制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红肉猕猴桃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的研究方向,并进一步提出今后研究和利用的建议。

分类号: S663.4

  • 相关文献

[1]红肉猕猴桃果实发育期不同果肉部位比较转录组分析. 李明章,孙淑霞,李靖,陈栋,宋海岩,江国良,廖明安. 2019

[2]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调控基因研究进展. 宫硖,薛静,张晓东. 2011

[3]植物花青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基因. 刘仕芸,黄艳岚,张树珍. 2006

[4]红紫芽茶利用研究进展. 潘亚燕,吴华玲,李家贤,阳成伟,刘军. 2015

[5]红肉猕猴桃实生后代若干性状遗传规律研究. 易春. 2009

[6]套袋对2种类型红肉猕猴桃果实着色的影响. 李玉阔,齐秀娟,林苗苗,李志,方金豹. 2016

[7]滇南地区红肉猕猴桃促花壮果调控技术及应用效果. 陈大明,杨永超,王永平,陈德富,李雄,朱江,陈上加,叶开玉. 2023

[8]套袋对两种类型红肉猕猴桃果实着色的影响. 1李玉阔,齐秀娟,林苗苗,李志,方金豹. 2016

[9]红肉猕猴桃整形修剪技术. 王玲利,徐子鸿,李靖,孙淑霞,陈栋,宋海岩,江国良,曾明,涂美艳. 2023

[10]红肉猕猴桃早采危害、原因剖析及防控建议. 涂美艳,孙淑霞,李靖,陈栋,宋海岩,徐子鸿,银登贵,江国良. 2020

[11]红肉猕猴桃果园管理技术概述. 杨佐泉,雷瑞,刘健,吴世权,何仕松,涂美艳,王彦昌. 2018

[12]红肉猕猴桃避雨设施栽培技术. 涂美艳,王玲利,徐子鸿,李靖,孙淑霞,宋海岩,陈栋,江国良. 2022

[13]滇南地区红肉猕猴桃周年管理历. 杨永超,李杰,付鸿博,王永平,鲜思跃,王顺海,陈大明. 2023

[14]植物萜类化合物的天然合成途径及其相关合酶. 张长波,孙红霞,巩中军,祝增荣. 2007

[15]植物内源茉莉酸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生物学意义. 蒋科技,皮妍,侯嵘,唐克轩. 2010

[16]虾青素高产突变株的选育. 吕玉华,金征宇,徐学明. 1999

[17]环二肽合酶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张京星,姚婷婷,刘晶,李花月,李文利. 2019

[18]藜芦中甾体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王丹,于志晶,蔡勤安,李虎林,马瑞. 2022

[19]木质素生物合成关键酶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的研究进展. 李波,倪志勇,王娟,吕萌,范玲. 2010

[20]食品中主要真菌毒素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王龑,王刘庆,刘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