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配施不同外源物对黄河故道地区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邵文奇

作者: 邵文奇;董青君;李传哲;纪力;董玉兵;钟平;孙春梅;陈川;章安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外源物;黄河故道地区;土壤养分;作物产量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24 年 37 卷 008 期

页码: 1715-17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旨在改善黄河故道砂性土壤地区的秸秆还田效果,提高土壤质量及作物产量.[方法]基于秸秆激发还田技术,分析比较秸秆全量还田模式下,分别增施氮素(N)、有机肥(M)、生物菌剂(B)、有机肥+生物菌剂(MB)、土壤酶助剂(S)、有机肥+生物菌剂+土壤酶助剂(MBS)等不同外源物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增施外源物的秸秆激发还田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N处理在增施187.5 kg/hm2的氮量水平下,对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与不施用外源物处理(CK)相比,MB处理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作物产量也显著提高.MBS处理能够进一步增加秸秆还田效应,与CK处理相比,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5%~10.3%,总氮增加18.3%~33.8%,速效磷增加11.3%~25.5%,速效钾增加52.6%~99.6%;较其他5种配施外源物处理相比,MBS处理使玉米增产3.0%~32.0%,大豆增产0.5%~30.2%,小麦增产5.4%~14.3%,增产效果明显.[结论]所有处理中,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生物菌剂+土壤酶助剂(MBS)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效果最好.

分类号: S156.92

  • 相关文献

[1]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作物产量的影响. 王峻,薛永,潘剑君,郑宪清,秦秦,孙丽娟,宋科. 2018

[2]秸秆还田对微咸水补灌的土壤盐分抑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许建新,孙文彦,李燕青,段梅堂,李志杰,尹红娟. 2012

[3]长期秸秆还田对水稻-小麦轮作制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刘冬碧,夏贤格,范先鹏,杨利,张富林,夏颖,熊桂云,吴茂前. 2017

[4]长期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淋失风险的影响. 盖霞普,刘宏斌,翟丽梅,杨波,任天志,王洪媛,武淑霞,雷秋良. 2018

[5]秸秆还田提高水稻-油菜轮作土壤固氮能力及作物产量. 张丹,付斌,胡万里,翟丽梅,刘宏斌,陈安强,盖霞普,张亦涛,刘剑,王洪媛. 2017

[6]灌淤土区长期施钾对作物产量与养分及土壤钾素的长期效应研究.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刘兆辉,江丽华. 2009

[7]玉米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张莉,李玉义,逄焕成,王婧,丛萍,张珺穜,郭建军. 2019

[8]不同种植制度下长期施钾与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钾素的影响.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李书田,何萍. 2007

[9]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 马小婷,隋玉柱,朱振林,王勇,李新华. 2017

[10]长期施钾与秸秆还田对华北潮土和褐土区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高伟. 2008

[11]不同施肥年限下作物产量及土壤碳氮库容对增施有机物料的响应. 盖霞普,刘宏斌,杨波,王洪媛,翟丽梅,雷秋良,武淑霞,任天志. 2019

[12]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年秸秆还田及施钾效应研究. 魏建林,崔荣宗,江丽华,李燕,李国生,李放,刘道玲,谭德水. 2018

[13]低土壤肥力下施钾和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王志勇,白由路,杨俐苹,卢艳丽,王磊,王贺. 2012

[14]秸秆还田与施钾对华北低产潮土区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 王志勇,白由路,高进华,王磊,卢艳丽,杨俐苹. 2013

[15]长期施钾与秸秆还田对西北地区不同种植制度下作物产量及土壤钾素的影响.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 2008

[16]长期秸秆还田对华北潮土肥力、氮库组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赵士诚,曹彩云,李科江,仇少君,周卫,何萍. 2014

[17]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有机质、不同形态氮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刘学彤,郑春莲,曹薇,党红凯,曹彩云,李晓爽,李科江,马俊永. 2021

[18]秸秆还田和施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陈欢,曹承富,杜世州,赵竹. 2014

[19]黑土区秸秆还田的改土培肥及增产效应研究进展. 郝小雨. 2022

[20]华北平原长期秸秆还田潮土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 刘学彤,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郑春莲,李月英. 202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