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拉'苹果及其杂交后代对炭疽叶枯病的抗性机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何晓文

作者: 何晓文;孟慧;张家虎;范昆;李林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苹果;杂交;炭疽叶枯病;水杨酸;氧化还原

期刊名称: 西北植物学报

ISSN: 1000-4025

年卷期: 2022 年 42 卷 006 期

页码: 983-9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解析苹果对炭疽叶枯病的抗性机制,该研究以'嘎拉'、'藤牧1号'苹果及其杂交后代等87个苹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调查及人工接种病菌并检测不同品种(系)中病菌生物量,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鉴定,分析各品种(系)对炭疽叶枯病的抗性差异,利用荧光定量PCR及酶活检测比较分析水杨酸相关基因、抗性酶基因及酶活性水平差异.结果表明:(1)87个苹果品种(系)对苹果炭疽叶枯病的抗性差异明显,'嘎拉'、'2-5'、'19-19'等品种(系)叶片发病严重,表现出对炭疽叶枯病的高感性,'藤牧1号'、'40-9'及'16-16'等品种(系)叶片无病斑或病斑极少,炭疽叶枯病菌含量显著低于感病性品种(系),其抗性显著.(2)SSR标记S0405127和S0304673的基因型鉴定结果与田间表型调查结果相比,准确率分别为93.10%和91.95%,与人工接种结果相比,准确率分别为91.95%和95.40%.(3)SA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接种炭疽叶枯病菌4 d后,'藤牧1号'、'40-9'及'16-16'等抗性品种(系)中SA合成相关基因MdEDS1、MdPAD4和MdPAL被强烈诱导表达;同时,S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MdNPR1、MdPR1、MdPR5的表达显著高于'嘎拉'等感病品种(系).(4)接种炭疽叶枯病菌4 d后,'藤牧1号'、'40-9'及'16-16'等抗性品种(系)的MdSOD、MdPOD酶基因表达水平及酶活性显著高于'嘎拉'、'2-5'、'19-19'等感病品种(系).研究认为,'藤牧1号'、'40-9'及'16-16'等品种(系)通过调控水杨酸合成和信号转导通路及氧化还原相关反应等提高对炭疽叶枯病的抗性,为挖掘抗性基因以及利用优良种质选育抗病品种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Q945.78%Q786%S432.2+1

  • 相关文献

[1]云南泸西苹果病虫害调查与病原及害虫鉴定. 杨坤,阚望,许姗姗,孔宝华,李富贵,田猛,马钧,曹克强. 2019

[2]苹果炭疽叶枯病研究进展. 马亚男,郭洁,李林光,翟浩,余贤美,张勇. 2018

[3]富士苹果MdWRKY40b基因克隆及其对白粉病的抗性分析. 罗昌国,袁启凤,裴晓红,吴亚维,郑伟,章镇. 2013

[4]水杨酸诱导苹果抗轮纹病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侯珲,周增强,王丽,王生荣. 2020

[5]中熟苹果新品种‘岳艳’的选育. 王冬梅,伊凯,刘志,吕天星,张景娥,闫忠业. 2017

[6]晚熟苹果新品种'岳华'. 王冬梅,刘志,伊凯,张景娥,闫忠业,杨锋,吕天星. 2013

[7]晚熟苹果新品种辽苹的选育. 王冬梅,刘志,吕天星,闫忠业,杨锋,黄金凤. 2022

[8]苹果杂交后代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过国南,郭兆年,阎淑芝,张顺妮,潘兴. 1994

[9]苹果新品种----华脆的选育. 康国栋,程存刚,王强,满书铎,杨玲,田义,张利义,张彩霞,丛佩华. 2011

[10]中晚熟苹果新品种'华苹'. 张利义,康国栋,张彩霞,王强,杨玲,田义,丛佩华. 2014

[11]杂交苹果新品种‘绯霞’的选育. 田建保,程恩明,孙俊杰,张贵平,樊新萍,韩凤,张华. 2005

[12]金冠×四倍体嘎拉杂种F1代的倍性分析. 田义,康国栋,杨振英,张彩霞,张利益,丛佩华. 2010

[13]金冠×四倍体嘎拉杂种F_1代的倍性分析. 田义,康国栋,杨振英,张彩霞,张利益,丛佩华. 2010

[14]苹果新品种——华脆的选育. 康国栋,程存刚,王强,满书铎,杨玲,田义,张利义,张彩霞,丛佩华. 2011

[15]中晚熟苹果新品种‘华苹’. 张利义,康国栋,张彩霞,王强,杨玲,田义,丛佩华. 2014

[16]苹果新品种龙丰. 吴昆. 1992

[17]抗寒苹果新品种‘紫香’. 刘文东,王丽冬,吴立仁,刘延杰,刘金江,程显敏,焦奎宝. 2012

[18]苹果新品种-华兴的选育. 程存刚,康国栋,丛佩华,王强,满书铎,杨玲. 2008

[19]早熟苹果新品种‘华丹’. 张瑞萍,阎振立,张恒涛,刘珍珍,高启明,过国南. 2018

[20]苹果新品种—华兴的选育. 程存刚,康国栋,丛佩华,王强,满书铎,杨玲.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