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培养在高粱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勇
作者: 刘勇;王良群;杨伟;郝艳芳;张微;白鸿雁;张晓娟;武擘
作者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关键词: 组织培养;高粱;应用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5 年 10 期
页码: 31-33
摘要: 主要从胚培养、幼叶培养、茎尖培养、幼穗培养、花药培养、种子培养、幼苗培养、原生质体培养、胚乳培养等方面介绍了高粱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高粱组织培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分类号: S514
- 相关文献
[1]优质酿造糯高粱黔高8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彭秋,邓小锋,李青风,雷文权,龙育堂. 2015
[2]高淀粉高粱杂交种吉杂97选育报告. 刘晓辉,高士杰,李继洪. 2007
[3]高粱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王生武. 2008
[4]高粱优良不育系314A的选育与应用. 王立新,贺磊,郑根昌. 2013
[5]28个高粱新品种在赤峰地区的筛选及应用. 隋虹杰,成慧娟,张姼,王立新,葛占宇,严福忠. 2015
[6]高粱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温永亮,闫益波. 2019
[7]高粱雄性不育系吉2056A的创制及应用. 高悦,梁军,侯佳明,赵德,杨微,李捷,李伟,李继洪,高士杰. 2019
[8]高淀粉高配合力糯质高粱雄性不育系45A的创制与应用(英文). 丁国祥,赵甘霖,陈国民,倪先林,刘天朋. 2015
[9]马尔可夫链在吉林省高粱单产年景预测中的应用. 王江红,石贵山,刘红欣,周紫阳. 2011
[10]中国除草剂的发展现状及其在高粱上的应用. 景小兰,董良利,张建华,曹昌林,郭瑞峰,史丽娟,彭之东,范娜,李光. 2015
[11]优质酿造高粱龙杂5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焦少杰,王黎明,苏德峰,严洪冬. 2006
[12]高粱A_2胞质在吉林省高粱生产中的应用. 李继洪,高士杰,檀辉. 2008
[13]高粱不育系吉2055A特征特性与应用潜力分析. 李继洪,陈冰嬬,高士杰. 2011
[14]浅述我国高粱雄性不育系研究历程与应用进展. 周紫阳,马英慧,王江红,李光华,阎鸿雁. 2007
[15]高粱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 程庆军,张福耀,平俊爱,杜志宏,王立新. 2001
[16]辽宁省饲料高粱的发展及推广应用. 于福安,段有厚,吴庆凯,王艳秋,卜祥. 2008
[17]强势高粱恢复系南133的创制与应用. 阎鸿雁,周紫阳,胡国宏,李光华,王江洪,马英惠. 2007
[18]高粱长穗型恢复系吉R107的选育与应用. 陈冰嬬,李继洪,高士杰,王阳,马英慧. 2011
[19]高粱不育系吉2055A特征特性与应用潜力分析(英文). 李继洪,陈冰嬬,高士杰. 2012
[20]微生物肥料在高粱上的应用研究. 马涌,郭建文,刘海.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农艺性状和SNP分子标记的湖南78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郭佳璐;璩馥榕;蔡天晨;赵洋;杨培迪;刘勇;周跃斌;刘振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遗传多样性
-
四川三台县麦冬//玉米间作体系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分析
作者:孙小芳;曾华兰;刘勇;何炼;况再银;代顺冬;华丽霞;蒋秋平
关键词:麦冬;玉米;间作;根际微生物;高通量测序
-
玉米秸秆连年不同方式还田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作者:徐洪岩;郝玉波;张微;刘丽;张明爽;孔德崴;何长安;于倩倩;张树棣;钱春荣
关键词:秸秆还田;玉米连作;产量;根系;土壤微生物
-
酸性物质对微碱性土壤pH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作者:余垚颖;张蕾;刘勇;黄小琴;何佶弦;王栋;张启莉;顾会战
关键词:烤烟;微碱性土壤;土壤pH;烟叶钾含量;酸性物质;土壤改良;烟叶产量
-
茶树三倍体资源的鉴定及芽叶性状的倍性差异研究
作者:杨培迪;赵洋;璩馥榕;成杨;刘勇;刘振
关键词:茶树;倍性分析;流式细胞术;代谢组学;多倍体育种
-
武汉地区油蟠桃病毒种类的小RNA测序鉴定
作者:刘勇;王富荣;王会良;艾小艳;朱炜;张杨;甘志猛;龚林忠;何华平
关键词:油蟠桃;病毒;类病毒;小RNA测序;RT-PCR
-
不同阻氧性材料包装对生鲜猪肉品质的影响
作者:柴笑玉;张德权;王德宝;李欣;闵成军;徐毓谦;祝朝巧;杨伟;饶伟丽;侯成立
关键词:生鲜猪肉;阻氧性;包装;新鲜度;货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