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方式对植烟土壤团聚体特征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梅迎

作者: 郑梅迎;刘玉堂;张忠锋;程森;蔡宪杰;朱启法;薛琳;徐茜;林伟;张继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秸秆;覆盖还田;粉碎还田;炭化还田;团聚体特征;烤烟产质量

期刊名称: 中国烟草科学

ISSN: 1007-5119

年卷期: 2019 年 06 期

页码: 11-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烟稻轮作区不同还田方式对烟田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特征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无秸秆(CK),秸秆覆盖还田(T1),秸秆粉碎还田(T2)及秸秆炭化还田(T3)。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与对照相比,粉碎还田和炭化还田显著提升土壤的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p≤0.05),其中以炭化还田的培肥效果最优;同时,3种还田方式均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的团粒结构及稳定性,其中以粉碎还田下土壤>0.25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及几何平均直径等稳定性指标最高,而分维数最低,其次是秸秆炭化还田处理。从烤后烟叶的产质量来看,秸秆粉碎还田处理烟叶的经济效益、C3F等级烟叶的化学成分和感官评价质量均最优,其次是秸秆覆盖和炭化还田处理。综合来看,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是皖南烟稻轮作区较优的秸秆还田利用方式,其次是秸秆转化成生物炭还田及覆盖还田方式。

分类号: S572

  • 相关文献

[1]粉垄耕作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及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薄国栋,胡希好,王树键,丁志勇,赵福彬,王耀斌,邰振益,刘红霞,王启业,申国明. 2024

[2]玉米秸秆还田形态对棕壤性土土壤肥力及烤烟产量品质的影响. 肖鑫,况帅,王滨,宗浩,高强,徐艳丽,董建新,翟振,丛萍. 2024

[3]稻壳生物炭施用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肖志鹏,刘勇军,郭维,向鹏华,彭斯文,李小慧,龙世平. 2023

[4]一种带有原位松土破茬刀组的插秧机的试验研究*. 张礼钢,缪冬平,张敏,翟步顺,夏晓东,缪昌根,朱成强. 2013

[5]橘园绿肥覆盖还田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特征. 唐红琴,李忠义,韦彩会,董文斌,曾成城,苏利荣,蒙炎成,何铁光,莫永诚,黄东. 2022

[6]玉米秸秆覆盖还田结合化学除草剂对水稻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冒宇翔,李贵,沈俊明,薛林,王晓琳. 2014

[7]2种还田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菌剂应用效果研究. 刘海静,任萍. 2013

[8]一种带有原位松土破茬刀组的插秧机的试验研究. 张礼钢,缪冬平,张敏,翟步顺,夏晓东,缪昌根,朱成强. 2013

[9]万寿菊粉碎还田对设施土壤根结线虫的抑制作用. 高博,郝永丽,刘庆鹏,琦明玉,张玮,赵伟强,赵永锋. 2020

[10]秸秆粉碎还田机甩刀的研究进展. 付雪高,李明,卢敬铭,王金丽,邓怡国,张劲. 2011

[11]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负面效应试验分析与控制. 韦丽娇,李明,卢敬铭,张劲,宋德庆,王金丽. 2011

[12]抛送式秸秆粉碎还田机风场模拟. 王学农,李从权,史建新,陈发,董远德. 2007

[13]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对土壤效应的研究进展. 韦丽娇,李明,卢敬铭,王金丽,邓怡国,张劲,黄晖,宋德庆,连文伟. 2011

[14]黑龙江省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试验. 孙士明,靳晓燕,王俊河. 2021

[15]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负面效应分析与控制. 韦丽娇,李明,卢敬铭,张劲,宋德庆,王金丽. 2011

[16]甘蔗叶粉碎还田技术推广存在的现状及对策. 卢敬铭,李明,韦丽娇,黄敞,董学虎. 2012

[17]多辊式仿垄形木薯秸秆粉碎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郑爽,邓干然,崔振德,李国杰,李玲,何冯光. 2023

[18]秸秆粉碎还田机应用特征与环境友好性评估. 赵冰. 2024

[19]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负面效应试验分析与控制(英文). 韦丽娇,李明,卢敬铭,张劲,宋德庆,王金丽. 2011

[20]添加水稻秸秆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幼苗生长的影响. 余常兵,胡威,吕驰驰,柯奇画,李银水,庞静.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