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云南高产区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分析与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罗萍

作者: 罗萍;刘曜榕;王怀义;杨从党;黄俊杰;杨海士;李刚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栽培模式;前氮后移;烤田;增产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通讯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57-62

摘要: 2018-2019年在云南水稻高产区,选用云恢290、滇屯502、超优1000、明两优829等4个不同类型品种,以传统"一炮轰"的栽培模式为对照,比较水稻精确定量施肥对水稻叶龄模式、群体质量、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一炮轰"相比,2018年和2019年水稻精确定量施肥成穗率分别平均提高9.6%和11.0%,伸长节间数不变,总叶片数分别减少0.6叶和0.5叶,产量增加50%;2年均增收2.0万元/hm2,增收分别达52.3%和51.5%。结果表明,水稻精确定量施肥有利于构建高产质量群体,从而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高效。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插秧水稻两种控蘖方法比较研究. 郑素花,王文成,李建广. 1998

[2]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对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 吕世华,马静,徐华,袁江. 2013

[3]水稻沟台栽培技术的增产效应研究. 甄英肖,扈传禹. 2004

[4]水稻沟台栽培技术的增产效应研究. 杜卫军,刘书起. 1998

[5]化控在水稻中位蘖优势利用中的应用研究初报. 鲁雪林,周汉良,马素芬. 1998

[6]劲丰对水稻植株性状的影响和增产效果. 杨文飞,高定如,吴传万,王伟中. 2011

[7]硅钙肥对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效果初探. 杨洁. 2017

[8]辽宁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增产因素分析. 闫立萍,葛立群,贾可. 2017

[9]激健复合肥和激健助剂对水稻减肥减药增产效应研究. 张文超,吕亮,陈展鹏,涂军明,蔡正军,姜干明,陈杰,曹志刚,张群,金红梅,张欣,李成芳,张舒. 2022

[10]脱落酸·吲哚丁酸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肖亮,毛建辉,卢代华,曾华兰,何炼,汪世元,姚琳. 2008

[11]硅肥对水稻的应用效果初探. 王旭伟,张尧锋,孙健,庄亚其,周宏. 2002

[12]水稻种衣剂增产效果分析. 刘怀珍,黄庆,陈友订,陆秀明,陈荣彬,陈文丰. 2004

[13]“大粒硅”肥对水稻的抗倒与增产效果初报. 戴培进,胡时友,周家武,丁心慧,严新圣,贾平安,徐岚. 2009

[14]水稻无叶枕基因克隆及应用研究. 许永汉,彭建斐,邓敏娟,吴学龙,鲍烈明,陈锦清,金卫. 2010

[15]立体生态区水稻定量促控栽培技术的增产机理. 杨从党,李刚华,李贵勇,夏琼梅,邓安凤,刘正辉,王绍华,凌启鸿,丁艳锋. 2012

[16]新型海藻水稻专用叶面肥对不同品种水稻的增产效应. 张运红,孙克刚,和爱玲,杜君,张起义. 2016

[17]除草杀虫药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周艳,万强. 2015

[18]4种农药对水稻的生长调节作用和增产效应. 张舒,吕亮,常向前,杨小林,陈其志,袁斌. 2011

[19]“思福”大量元素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刘兆贵,张琳,李庆和,刘枫. 2011

[20]基于农学效应的福建省水稻氮磷钾施肥限量标准. 李娟,章明清,章赞德,张立成,姚宝全,沈金泉.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