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措施对苕子养分吸收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祥明

作者: 张祥明;左庆;郭熙盛;武际;李胜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不同耕作方式;苕子;鲜草产量;养分吸收;土壤肥力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5 年 43 卷 32 期

页码: 244-247+249

摘要: [目的]针对砂姜黑土区绿肥恢复和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免耕和翻耕不同耕作方式对苕子生长、养分吸收特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旨在为苕子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2年定位试验,研究砂姜黑土水旱轮作不同耕作措施对苕子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翻耕利于苕子的生长,促进氮磷钾养分的累积。翻耕处理返青期、现蕾期和开花结荚期2年平均鲜草产量分别较免耕处理增产3.89%、5.34%和4.23%,差异不显著;免耕和翻耕对不同时期苕子养分含量差异较小,但各期对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有一定的差异,开花结荚期翻耕处理比免耕处理分别提高10.17%~11.90%、10.84%~16.60%和3.99%~14.05%。翻耕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免耕处理,且存在一定的年际间差异,但不同年份不同处理差异都较小。[结论]在砂姜黑土利用冬闲田免耕栽培苕子是适合大力推广的模式。

分类号: S551.2`S153

  • 相关文献

[1]不同种类绿肥翻压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潘福霞,鲁剑巍,刘威,耿明建,李小坤. 2011

[2]稻草及氮调控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冯静琪,曹卫东,高嵩涓,常单娜,周国朋,石孝均. 2020

[3]接种根瘤菌对豆科绿肥的固氮效果研究. 俞艳春,文定良,罗心平,陆自芹,胡发广. 2006

[4]稻秸还田提高我国南方典型稻田冬绿肥产量和养分积累. 冯静琪,曹卫东,高嵩涓,张海彬,韩文斌,武际,何铁光,李忠义,唐红琴,石孝均. 2022

[5]水生植物堆肥在太湖稻麦体系的适宜用量. 陶玥玥,王海候,施林林,周新伟,陆长婴,沈明星. 2018

[6]生物炭配施化肥对土壤肥力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吕贝贝,张丽萍,张贵云,刘珍,范巧兰,姚众. 2020

[7]不同肥力条件下施肥对粒用高粱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劲松,董二伟,武爱莲,白文斌,王媛,焦晓燕. 2019

[8]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下白土的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量. 吴萍萍,王家嘉,李录久. 2014

[9]湘北双季稻区种植翻压紫云英的氮肥减施效应. 王慧,周国朋,常单娜,高嵩涓,刘蕊,廖育林,鲁艳红,曾闹华,聂军,曹卫东. 2022

[10]双季稻-油菜三熟制下长期施肥对早稻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曾庆利,廖育林,龚春华,田昌,罗尊长. 2011

[11]皖南红黄壤地区连续施用磷钾肥对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朱宏斌,王文军. 2006

[12]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产量及土壤肥力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兰孟焦,张辉,肖满秋,潘皓,侯隆英,张永春,吴问胜. 2023

[13]长期不同绿肥-玉米轮作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雪梅,尹梅,王志远,陈检锋,陈华,王伟,杨艳鲜,王应学,苏友波,付利波. 2025

[14]不同耕作方式对马铃薯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孙慧,吴燕,马静,冯怀章,杨茹薇,徐林黎. 2017

[15]西南岩溶区粉垄耕作和免耕方式下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 陈晓冰,严磊,陈廷速,李振东,甘磊,SAEED Rad. 2018

[16]玉米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小麦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屈会娟,李金才,黄钢,陈尚洪,刘定辉. 2012

[17]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何文铸,李贝弗,刘永红,荣廷昭. 2005

[18]不同耕作方式对成都平原麦稻轮作模式下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闫宇翡,李少昆,李玉鹏,王玉霞. 2010

[19]不同耕作方式对马铃薯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孙慧,吴燕,马静,冯怀章,杨茹薇,徐林黎. 2017

[20]稻麦轮作不同耕作方式冬小麦田杂草的发生与防除. 杨德斌,陈晓娟,叶慧丽.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