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俊强

作者: 王俊强;曲忠诚;韩业辉;于运凯;许健;周超;丁昕颖;王泽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栽培模式;投入;净收益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20 年 012 期

页码: 30-33

摘要: 为推广秸秆还田栽培技术,2018年在肇东县和肇州县,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玉米秸秆翻埋栽培模式、覆盖栽培模式、秸秆移除栽培模式及传统垄作栽培模式,研究其对玉米生产总投入、总收入、净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肇东县和肇州县玉米产量依次为垄作栽培>秸秆翻埋>秸秆覆盖>秸秆移除;肇东县玉米净收益依次为秸秆翻埋>垄作栽培>秸秆覆盖>秸秆移除;肇州县玉米净收益依次为秸秆覆盖>秸秆翻埋>垄作栽培>秸秆移除。在实际生产中,秸秆翻埋栽培模式与秸秆覆盖栽培模式可交替使用,整体产量虽然低于传统栽培模式,但并不影响净收益,且妥善解决了秸秆处理问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分类号: F326.11%S513

  • 相关文献

[1]春甘蓝套种玉米复栽秋甘蓝栽培模式. 曹建琴,王静,顾蓉. 2017

[2]旱地分带轮作制中玉米高产栽培模式探讨. 朱星陶,汪卫红,龙喜燕. 1998

[3]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玉米丰产增效栽培模式效果研究. 姚玉波,张树权,赵东升,于莹,郭永利,刘岩,陈思,兰运财. 2020

[4]玉米栽培模式与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宛莉,刘恩科,李来福,杜瑞卿,杨建伟. 2014

[5]玉米两侧两深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石绍河,梁书宝,符强,刘立超,陈伟元. 2015

[6]甘蔗间套种/轮种玉米模式调查与分析. 周忠凤,范业赓,周慧文,陈荣发,丘立杭,闫海锋,黎正英,罗霆,邓宇驰,吴建明. 2021

[7]寒地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刘玉涛,王宇先,郑丽华,贯春雨,刘丽,连永利,钟淑娟,曹桂玲. 2011

[8]大双直后超早熟玉米高产栽培模式的研究. 谭福忠. 1998

[9]半干旱区优化栽培模式下玉米产量、生长发育及叶片生理特性研究. 徐晨,边少锋,赵洪祥,张丽华,闫伟平,历艳璐,王俊鹏,张治安. 2021

[10]不同玉米栽培模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王麒. 2012

[11]河南西红花-玉米轮作栽培模式探索. 杨红旗,李春明,安素妨,鲁丹丹,梁慧珍,郝仰坤. 2022

[12]玉米新品种东庆1号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刘红军,金益,董玲,李晓辉,曹士亮,高明波,罗娜. 2008

[13]哈尔滨市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产量与效益分析. 姜宇博,钱春荣,于洋,宫秀杰,赵杨,王俊河. 2011

[14]三空栽培模式对玉米大斑病流行的影响. 顾鑫. 2017

[15]不同栽培模式对酿酒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黄宁,张吉海,余世权,练顺才,徐克成,李志龙,荣廷昭. 2015

[16]兴电灌区玉米蚕豆带田栽培模式优化研究. 霍琳,姜万礼,王成宝,杨思存. 2012

[17]不同栽培模式玉米群体光合及碳氮代谢特性研究. 葛选良,钱春荣,李梁,姜宇博,宫秀杰,吕国依. 2022

[18]不同栽培模式对晋东南山区玉米生长的影响. 连培红,张文忠,芦明,王慧慧,申海斌. 2017

[19]金农油1号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张瑞茂,曾章丽. 2013

[20]胡麻施氮肥的效果及效益分析. 何世炜,葛文华.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