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与品种最佳组合的选育及增产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冯丽华

作者: 冯丽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共生效应;最佳共生体组合;广谱性

期刊名称: 生物技术

ISSN: 1004-311X

年卷期: 1992 年 05 期

页码: 29-31

摘要: 本文通过多年多点的田间接种试验,分析了大豆根瘤菌C_(33)(系VSDA_(110)的突变株)的增产效应.在合丰25号大豆接种C_(33)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两年平均比CK增产28.55%,比61A76增产24.5%;C_(33)接种在其他品种以及在不同类型和肥力的土壤上增产效果也均高于CK和61A76,说明大豆根瘤菌C_(33)比当前生产上应用的61A76更具有广谱性和高效性.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快生型大豆根瘤菌(Sinorhizobiumfredii)研究的最新进展. 喻勇,葛诚. 1991

[2]快、慢型大豆根瘤菌质粒接合重组的初步研究. 梁绍芬,姜瑞波,王毓琦,柏惠霞,苗玉华,杨涛澜. 1993

[3]大豆根瘤菌优良菌株与春大豆品种的亲和性研究. 樊惠,徐玲玫,葛诚,崔阵,张景岚,冯丽华. 1992

[4]中豆19接种大豆根瘤菌的田间共生效应. 常从云,卢增辉,戴蜀珏,赵长军,郭顶新. 1991

[5]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共生效应、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 李敏,王琳. 2015

[6]新杀菌剂-灭霉灵可湿粉. 黄仲生. 1998

[7]广谱性农药降解菌株的分离及相关基因克隆. 肖红莉,张艳辉,许雷. 2008

[8]乙氧基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张丽杰,潘家荣. 2010

[9]一株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微小牛蜱的致病力研究. 任巧云,关贵全,李有全,马米玲,刘爱红,刘军龙,牛庆丽,罗建勋,殷宏. 2009

[10]第一、二代转cp4-epsps基因大豆鉴定方法的建立. 刘熹薇,牟益位,敬媛,宋君. 2017

[11]慢生根瘤菌交叉结瘤与其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 樊蕙,李俊,李力,曹凤明. 2001

[12]广谱性识别H7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王勋,李鸽,李青梅,吕镕州,孟泽锟,柴书军,杨继飞,郭军庆,张改平. 2022

[13]灰霉克防治蔬菜灰霉病效果好. 庄乾营,赵德友. 1998

[14]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广谱单克隆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屈孟锦,李雪松,滕巧泱,李鲁兆,刘性坡,崔宏锐,杨健美,李泽君. 2020

[15]大豆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大豆和百脉根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曾庆飞,王茜,陆瑞霞,刘正书,吴佳海,王小利. 2017

[16]大豆根瘤菌接种效应及竞争结瘤能力分析. 王金生,丁宁,吴俊江,刘庆莉,张鑫. 2017

[17]不同土壤类型中大豆根瘤菌解磷能力及其稳定性评价. 王金生,吴俊江,蒲国锋,刘庆莉. 2020

[18]转G2-EPSPS和GAT基因的耐除草剂大豆ZH10-6对田间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王成,姚俊津,高越,王雅偲,解美霞,赵新,兰青阔,王永. 2021

[19]大豆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系筛选初报. 薛晓昀,冯瑞华,李俊,关大伟,曹凤明. 2010

[20]安徽省北部大豆根瘤菌的分离、血清学分析及田间自然结瘤调查. 樊蕙,徐玲玫,葛诚,崔阵,杨庆芳,李磊.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