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产杂交粳稻的遗传特征的初步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范方军

作者: 范方军;王芳权;黄胜东;许明;王军;朱金燕;李文奇;沈文飚;仲维功;杨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晚粳;籼型基因频率;广亲和基因;功能标记

期刊名称: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0-2162

年卷期: 2014 年 06 期

页码: 81-8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201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区试11份材料的平均亩产为683.24kg,仅甬优杂交组合E240(Z06)在6个试点的平均亩产达到796.1kg的超高产水平,较对照甬优8号增产15.13%.为探索该杂交组合的超高产遗传结构,利用在籼粳有多态性的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36对InDel标记检测,发现该组合的籼型基因频率为0.47,属于中间型,其他组合的籼型基因频率都低于0.4,属于粳型或偏粳型.分子标记检测杂交组合Z06在第5和第12染色体的基因型为纯合籼型和杂合型,与其他组合明显不同.广亲和基因的功能标记检测仅发现Z03、Z05和Z06这3个杂交粳稻携带广亲和基因S5n,其中Z05为纯合基因型,Z03和Z06为杂合基因型.该研究表明杂交粳稻超高产组合应该接近一半籼型一半粳型,第5和12染色体片段为籼型基因型,并携带广亲和基因.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中国东北粳稻与日本粳稻产量差异及原因分析. 高虹,姜楠,吕国依,夏英俊,王嘉宇,孙健,唐亮,徐正进,隋国民. 2018

[2]云南水稻地方品种资源的褐飞虱抗性与籼粳基因型的相关性分析. 陈越,陈玲,钟巧芳,张敦宇,李娥贤,王文心,王波,王玲仙,柯学,程在全,肖素勤. 2021

[3]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与籼粳分化的相关性. 范方军,杨杰,王军,朱金燕,李文奇,仲维功. 2013

[4]杂交晚粳常优1号机插超高产栽培的产量形成机理研究. 姚月明,王海候,宋浩,郁寅良. 2010

[5]常优一号杂粳机插高产形成规律及调控关键技术研究. 姚月明,王海侯,陆长婴,宋浩. 2011

[6]不同施氮量、单穴本数对苏粳优3号产量的影响. 黄萌,王建平,朱勇良,乔中英,陈培峰,谢裕林. 2010

[7]杂交晚粳通优粳1号高产制种技术. 周根友,杨红燕,夏华,陈启康. 2017

[8]江苏省杂交晚粳稻产量优势分析及育种策略. 林添资,刁立平,景德道,盛生兰,胡春明,张继本,钱华飞,龚红兵,周义文. 2006

[9]江苏省杂交晚粳与迟熟中粳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 杨娟,黄胜东,李余生. 2014

[10]长江流域杂交晚粳恢复系的选育与利用. 袁勤,曹黎明,徐峰,顾永平,倪林娟,程灿. 2006

[11]籼粳杂种不育的遗传模式及亲和基因的研究进展. 丁效华. 2000

[12]培迪广亲和基因重组效应的研究. 罗孝和,邱趾忠. 1990

[13]色素原基因定位及其与广亲和基因之间物理距离的研究. 盛生兰,余波,李闯,陆驹飞. 2008

[14]杂交水稻粤优938杂种纯度的基因功能标记鉴定. 彭宏,王波,马薇,潘叶飞. 2011

[15]水稻广亲和基因在RFLP图谱上的初步定位. 刘蔼民,李和标,张启发,姜晓红,师素云,杨官品. 1992

[16]水稻广亲和基因近等基因系代换片段长度检测及其利用. 余波,吴远雨,吉华利,张艳琼,陆驹飞. 2008

[17]关于水稻第6染色体株高基因的初步探讨. 余波,刁立平,盛生兰,钱华飞,李闯,陆驹飞. 2008

[18]应用RFLP标记研究水稻的广亲和基因. 郑康乐,沈波,钱惠荣,王建林. 1992

[19]水稻微核心种质中广亲和基因S5~n的筛选. 姚国新,胡建,黄明军,段俊枝. 2014

[20]贵州地方水稻广亲和资源筛选. 吴朝昕,张习春,龙武华,朱速松.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