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旱地不同栽培措施对甘薯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与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肖富良

作者: 肖富良;吕伟生;韩德鹏;李亚贞;郑伟;肖小军;黄天宝;陶国华;王小坛;肖国滨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壤旱地;甘薯;栽培措施;评价

期刊名称: 作物研究

ISSN: 1001-5280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133-140

摘要: 为了探索红壤旱地甘薯适宜的栽培方法,以常规栽培为对照,比较分析不同栽培措施对甘薯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不同栽培措施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栽培,其它栽培措施均能增加地上部分产量、鲜薯产量、生物产量、蔓长和单薯鲜质量,降低经济系数、单株结薯数、干物率和R/T值,但仅黑膜覆盖和增施钾肥两项措施的产投系数高于常规栽培。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栽培措施在促进植株生长的同时会降低干物率,而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能提高单株结薯数,促进地上部分生长能提高单薯鲜质量。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6.27%,分别为产量性状、经济性状和光合产物性状。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气候条件下,黑膜覆盖和增施钾肥综合得分较高,为适宜在红壤旱地应用的甘薯栽培措施,保水剂应用和稻草覆盖综合得分为负数,不适宜在红壤旱地应用。

分类号: S531

  • 相关文献

[1]不同行比配置对鲜食玉米-绿豆套种甘薯体系产量效益的影响. 肖富良,肖国滨,郑伟,肖小军,吕伟生,李亚贞,黄天宝,吴艳. 2021

[2]薯块膨大中期不同栽培措施对甘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权宝全,吕瑞洲,王贵江,任杰成. 2019

[3]环境因素和农艺措施影响甘薯根系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汪宝卿,张立明. 2017

[4]外引甘薯高淀粉亲本材料的筛选与评价. 谢逸萍,马代夫,李洪民,李秀英,李强. 2001

[5]中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发展战略. 郭小丁,张允刚,唐君,张华,李玉侠,史新敏. 2000

[6]贵州甘薯地方品种的性状鉴定与利用评价. 李云,耿广东,涂刚. 2011

[7]抗病高干甘薯地方资源的鉴定评价与育种利用. 周志林,唐君,曹清河,赵冬兰. 2011

[8]甘薯种质资源在海南的收集与评价. 宋付平,黄洁,刘国道. 2009

[9]不同肉色甘薯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宋永康,余华,姚清华,蔡南通,刘中华,许永清. 2009

[10]基于农艺性状与光合特性的甘薯耐荫性评价. 吕长文,蒋亚,张凯,唐道彬,王季春. 2023

[11]云南甘薯地方主栽品种收集与脱毒复壮研究. 李明福,徐宁生,陈兴友,段云华,宋云华,陈恩波,徐峥嵘,李玉萍. 2013

[12]甘薯品种资源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蔡南通,翁定河,颜明娟,杨立明,邱永祥,郭其茂. 2006

[13]甘薯茎线虫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探讨. 郭小丁,谢一芝,贾赵东,马佩勇. 2011

[14]淀粉型甘薯品种的引进与鉴定评价. 侯夫云,解备涛,董顺旭,李爱贤,秦桢,王庆美. 2018

[15]抗甘薯黑斑病优异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赵冬兰,张允刚,唐军,郭小丁. 2005

[16]21份甘薯种质资源的性状鉴定与利用评价. 许泳清,邱永祥,刘中华,邱思鑫. 2012

[17]不同种植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及抗旱能力的影响. 钟义军,武琳,黄欠如,廖绵清,叶川,成艳红,孙永明,章新亮,熊春贵. 2014

[18]水保措施对红壤旱地团聚体及其特性的影响. 钟义军,黄欠如,武琳,叶川,成艳红,孙永明,章新亮. 2014

[19]等氮条件下双氰胺添加量对江西红壤芝麻产量和硝态氮的影响. 柳开楼,胡惠文,周利军,叶会财,徐小林,王赛莲. 2015

[20]沼液化肥配施对红壤旱地土壤养分和花生产量的影响. 郑学博,樊剑波,周静,何园球.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