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基因的遗传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述彬

作者: 王述彬;刘金兵;潘宝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不育胞质基因;遗传效应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2006 年 22 卷 04 期

页码: 14-1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以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21A、延A、8A及相应的保持系21B、延B、8B和恢复系湘紫、LS7为材料,首次系统研究3个CMS不育胞质基因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辣(甜)椒雄性不育细胞质基因的遗传效应之一表现为单性结果在不育系间有明显差异。不育胞质基因对F1代株高、株幅、单株结果数、果实大小、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有一定正效应和促进作用,不育胞质基因对繁种没有影响。不育系的扩繁与保持以及F1杂交种子的繁制以大棚人工辅助授粉为最佳,单株结果数和单果种子数显著高于露地人工辅助授粉和自然授粉。

分类号: S641.3

  • 相关文献

[1]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与分布. 王述彬,刘金兵,潘宝贵. 2007

[2]辣(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优利用及制种技术研究. 王述彬,赵华仑,刘金兵,孙洁波,丁犁平. 2001

[3]辣(甜)椒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研究进展. 吴小丽,王述彬,曹碚生. 2006

[4]辣(甜)椒抗病毒病材料的鉴定与评价. 何清. 2000

[5]辣(甜)椒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 詹筠. 1992

[6]中国辣(甜)椒雄性不育选育和应用研究. 钱芝龙. 2002

[7]早春设施栽培辣(甜)椒引种试验初报. 杨大强,张忠新,王述彬,张朝阳,李浩宇,杨忠星. 2013

[8]低温胁迫对辣(甜)椒幼苗膜脂过氧化水平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钱芝龙,丁犁平,曹寿椿. 1994

[9]辣(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及其制种技术. 王述彬,赵华仑,刘金兵,孙洁波,丁犁平. 2002

[10]辣(甜)椒根结线虫的危害、防治和抗病育种. 黄三文,张宝玺,郭家珍,杨桂梅,朱德蔚. 2000

[11]辣(甜)椒雄性不育研究进展(综述). 王新华. 1993

[12]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聚合烟草花叶病毒属病毒抗性基因(L4)及马铃薯Y病毒抗性基因(Pvr4)的甜椒自交系. 于海龙,王立浩,张宝玺,张正海,曹亚从. 2021

[13]南方设施大棚辣(甜)椒套种苦瓜栽培模式. 李大忠,陈锋. 2014

[14]高粱抗丝黑穗病菌3号小种遗传效应研究. 徐秀德,董怀玉,杨晓光,赵淑坤,王成明,李荣. 2000

[15]利用杂种F2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并估计其遗…. 王建康,益钧镒. 1997

[16]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聚合及其遗传效应. 徐建龙,林贻滋,翁锦屏,赵新立. 1996

[17]贵州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 李云,宋吉轩,邓宽平,黄团. 2010

[18]热带种质与温带种质杂交种穗部性状遗传研究. 万立波,桑健,臧宏图,贺长健,高玉山,万丽红. 2006

[19]甜菜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与应用. 李文,刘迎春,张维东,王秀飞,杜恒国,郗登宝. 2005

[20]玉米雄穗对产量影响研究进展. 岳玉兰,朱敏,于雷,刘春光.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