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氮条件下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及土壤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峰

作者: 杨峰;闫秋艳;鲁晋秀;李峰;王苗;董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夏玉米;施肥;产量;养分吸收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6 年 06 期

页码: 136-1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施等氮量225 kg/hm2条件下,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不同生育期植株对养分吸收及0~20 cm和21~40 cm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明确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施肥均不同程度增加夏玉米产量,增产16.48%~48.15%,收获指数增加7.81%~15.52%。缓控释肥处理对夏玉米产量提高作用明显,最高达9 697.50 kg/hm2。缓控释肥处理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残留量呈低-高-低的趋势,能较好协调土壤养分供应与夏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较高,利于获得高产。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喷施γ-聚谷氨酸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机制. 张静静,白由路,杨俐苹,卢艳丽,王磊,李格,张银杰. 2019

[2]施肥对油菜菌核病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肖荣英,戴志刚,连子文,刘梦真,董志超,李银水. 2019

[3]鲁中典型种植区设施番茄养分供需特征研究. 魏建林,谭德水,宋效宗,李燕,李国生,韩云堂,崔荣宗. 2020

[4]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汤雷雷,万开元,李祖章,陈防. 2011

[5]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两系杂交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戴平安,郑圣先,黄科延,廖育林. 2006

[6]不同耕作方式和肥料种类对花生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运红,毛家伟,刘小奇,钱凯,杨明堤,李丙奇,徐祺豪. 2022

[7]施肥对甜高粱产量、养分吸收及品质的影响. 苏富源,郝明德,张晓娟,牛育华,龚晓德,陈志霞,郭胜安. 2016

[8]施肥对日光温室葡萄延迟栽培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唐继伟,车升国,徐久凯,聂占声,董立盛. 2021

[9]微灌条件下追肥施用方法对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吕丽华,李谦,姚海坡,崔永增,梁双波,贾秀领. 2014

[10]北京褐潮土长期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变化趋势影响的定位研究. 宋永林,姚造华,袁锋明,张淑香. 2001

[11]淮北地区夏玉米肥料配合施用技术研究.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2009

[12]广西旱地甘蔗养分吸收参数研究——第1报 甘蔗N素养分吸收参数的研究. 朱秋珍,苏群忠. 1996

[13]丹参施肥数学模型研究. 翟彩霞,温春秀,张彦才,王丽英,李巧云,陈丽莉. 2009

[14]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菠萝蜜幼苗光合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苏兰茜,白亭玉,鱼欢,吴刚,谭乐和. 2020

[15]不同施肥方式对上海青生长、养分吸收及品质的影响. 张兆辉,左恩强,姜玉萍,陈春宏. 2013

[16]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生物量累积、分配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张辉,马洪波,朱德进,黄卉,宁运旺,张永春. 2012

[17]长期不同施肥显著影响双季稻产量及养分吸收. 朱坚,彭华,李尝君,蔡佳佩,纪雄辉. 2018

[18]泸州烤烟养分管理的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李君,张云贵,谢强,刘青丽,李志宏,李健铭,张永辉,夏建华,郭仕平. 2020

[19]不同施肥处理两夏玉米品种穗位叶光谱特征比较. 牛鲁燕,孙家波,郑纪业,张晓艳. 2017

[20]冀中南夏玉米进一步高产核心技术研究. 杨利华,张全国,张丽华,张文英,马瑞昆.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