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南片麦区部分小麦品系Vrn1基因检测及其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雪成

作者: 朱雪成;刘静;马红勃;王静;刘立伟;冯国华;刘东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春化基因;生育期;冬季抗寒性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2 年 50 卷 018 期

页码: 69-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明确小麦春化基因Vrn1在黄淮南片麦区的分布情况及该基因对小麦幼苗习性、冬季抗寒性、生育期等性状的影响,利用STS分子标记对黄淮麦区136份小麦新品系的Vrn-A1、Vrn-B1、Vrn-D1这3个春化基因位点的等位变异进行了检测,比较了不同春化基因类型小麦品种在抗寒性、抽穗期以及成熟期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春化基因型主要分为2种:vrn-A1/vrn-B1/vrn-D1(占77.2%)和vrn-A1/vrn-B1/Vrn-D1b(占22.8%),在Vrn-A1和Vrn-B1位点上未发现显性等位变异.不同春化基因型的品种抽穗期差异显著,携带Vrn-D1 b基因的品种比春化基因全为隐性的品种平均早抽穗1.09 d;显性等位变异Vrn-D1 b对小麦冬季抗寒性没有显著影响.抽穗期与成熟期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32;抽穗期与小麦冬季冻害显著负相关,抽穗期越早冻害越严重;显性春化基因Vrn-D1 b的利用可以在不影响小麦越冬期抗寒性的同时缩短苗穗期.

分类号: S512.103.2

  • 相关文献

[1]小麦TaFT基因编码区序列多态性及其与开花期的关系. 孙道杰,冯毅,王辉,闵东红,李学军. 2008

[2]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春化基因的分布及其与冬春性的关系. 姜莹,黄林周,胡银岗. 2010

[3]青海和西藏小麦品种主要春化基因的组成分析. 王宪国,杨杰,白升升,马棫灵,张晓科. 2015

[4]小麦春化作用相关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研究. 冯岳,徐尧,褚蔚,隋新霞,黄承彦,崔德周,樊庆琦,楚秀生. 2017

[5]春化基因VRN-1在骨干亲本南大2419衍生系中的分布. 张阳,李俊,魏会廷. 2009

[6]甘肃小麦品种主要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组成和分布. 张博,白斌,张雪婷,杨智全,王晓龙,张晓科. 2017

[7]小麦春化突变系T128的获得及变异分析. 刘东军,张宏纪,郭长虹,孙光祖,孙岩,郭怡璠,刘文林. 2013

[8]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在23个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杨芳萍,韩利明,阎俊,夏先春,张勇,曲延英,王忠伟,何中虎. 2011

[9]小麦春化基因的遗传效应研究. 孙果忠,游光霞,武淑祯,张秀英,王海波,肖世和. 2011

[10]甘肃省小麦地方品种春化、光周期基因分布频率及冬春性分析. 杨芳萍,郭莹,吕迎春,董亚超,李玥,化青春,虎梦霞,刘金栋. 2023

[11]适应贵阳生态环境的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吴明开,曹国璠. 2009

[12]30a来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郭瑞,李正玲,张煜,赵明忠,胡琳. 2018

[13]50份小麦新种质抗旱性综合评价. 赵吉平,周伟,任杰成,郭鹏燕,许瑛. 2019

[14]南通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蒋秋玮,汪波. 2021

[15]生态高度与小麦品质的关系. 曹广才,强小林,寇白皋,王建林,张保军,王秀芳. 2003

[16]10个川麦系列小麦品种在绵阳田间抗条锈病鉴定. 康晓慧,陈万权,梁永亮,张华,张洪. 2017

[17]小麦不同生育期抗蚜机制研究. 张志勇,李素娟,张屹东,王兴运,李世功. 2000

[18]利用55K芯片进行小麦生育期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效应分析. 温明星,肖进,徐涛,孙丽,王宗宽,王海燕,王秀娥. 2023

[19]冬小麦生产力对气温升高的响应特征及其生理生态机制. 张卫建,陈金,田云录. 2012

[20]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对小麦不同生育期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薛延丰,汪敬恒,李恒.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