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种质资源离体繁殖体系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栋梁

作者: 李栋梁;王景飞;周颖怡;陈业光;张雯婷;戚华沙;陈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槟榔;种质资源;外植体;离体培养;消毒效果;萌芽率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23 年 51 卷 005 期

页码: 85-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建立槟榔离体繁殖技术体系,为保护和保存槟榔优良种质资源及资源创新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成熟健康的槟榔果实为材料,探索不同消毒时间、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对芽的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将成熟健康的槟榔果实浸泡在100 mg/L IAA 24 h后,去皮取种子置于0.1%HgCl2浸泡10 min消毒效果最佳,污染率为10%,萌芽率达94.75%;槟榔芽诱导最优激素组合培养基为MS+3.00 mg/L 6-BA+0.5 mg/L NAA,萌芽率最高达 95.67%;将出芽材料转接于 MS+1.0 mg/L NAA培养基中诱导生根,生根率和生根数分别达95.33%和7.33条.[结论]建立的槟榔种质资源离体繁殖技术操作性强、可行性高,为槟榔离体资源库的建立与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类号: S763.7

  • 相关文献

[1]6-BA和NAA对槟榔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 黄丽云,张奕琴. 2011

[2]豇豆组织培养繁殖研究. 商宏俐. 1992

[3]彩叶凤梨离体培养中外植体消毒及防止褐化的研究. 史华平,王彦尊,王计平. 2015

[4]铁皮石斛以芽繁芽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蒙平,张向军,潘颖南,韦绍龙,陈丽娟,李婷,王艳,蒋慧萍. 2014

[5]提高油菜离体培养再生频率的研究. 萨如拉,胡晓林. 2009

[6]福建野生葡萄离体培养研究. 赖呈纯,范丽华,黄贤贵,谢鸿根,余亚白. 2013

[7]多倍体萱草“金娃娃”的离体培养研究. 姜凤英,栾绍武,吴志刚,王平. 2007

[8]重瓣大岩桐离体培养的两种途径. 蒋月喜,何荆洲,邓杰玲,黄昌艳,王晓国,卜朝阳. 2016

[9]基因型和外植体对小麦离体培养的影响. 余桂容,宋军,徐利远,张莲,蒋云. 2012

[10]花生幼叶丛生芽的诱导和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艳,李少雄,周桂元,洪彦斌,林坤耀,梁炫强. 2006

[11]3种东方百合离体培养. 蒋月喜,邓杰玲,黄昌艳,王晓国,何荆洲,卜朝阳. 2016

[12]葫芦科植物再生体系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王秋蓉,李柱刚,王珣,冷春旭,赵曦,李晓娟. 2022

[13]西南桦离体培养再生系统研究. 李雪生,陆荣生. 2002

[14]观赏羽衣甘蓝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赵秀枢,李名扬,张文玲,刘凡. 2009

[15]辣椒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浩宇,贾利,宋婷婷,汪胜,张于,方凌,张其安,严从生,隋益虎,江海坤. 2024

[16]槟榔的研究概况. 任军方,王文泉,唐龙祥. 2010

[17]海南省槟榔种植及加工现状. 陆庆志,范培福,陈展雄,李光艳,谢学方. 2018

[18]印度槟榔种质资源概述. 陈良秋. 2007

[19]植物种质资源限制生长保存研究进展. 周红玲,郑加协,陈石. 2010

[20]蛋种鸡进雏前育雏舍消毒效果的检测. 王敏,韩天龙,王永存,宫文平,康国庭,黄静海,李国华.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