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冬小麦品种群体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宏芝

作者: 张宏芝;高永红;王立红;孔德鹏;张跃强;李剑峰;王重;高新;时佳;赵奇;樊哲儒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品种;群体动态;干物质积累特性;产量

期刊名称: 新疆农业科学

ISSN: 1001-4330

年卷期: 2020 年 57 卷 012 期

页码: 2157-21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不同冬小麦品种群体动态及干物质积累特性的差异,为新疆南疆高产品种选择及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冬小麦品种新冬20号、新冬40号、新冬57号、新冬60号为材料,研究4个品种群体动态变化、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以及产量的差异.[结果]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生育期总茎数较高,但茎蘖成穗率较低;新冬60号茎蘖成穗率高于其它品种.新冬60号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向籽粒的分配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新冬60号开花后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较高,开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为79%;新冬40号和新冬20号收获穗数高于新冬60和新冬57号,新冬60号穗粒数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千粒重新冬57号>新冬60号、新冬40号>新冬20号,产量和容重新冬60号高于其它品种.[结论]新冬60号成穗率高,开花后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较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向籽粒的分配率较高,获得较高的穗粒数,产量构成因素较协调,最终获得高产.

分类号: S512

  • 相关文献

[1]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竹,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2009

[2]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9000kg综合栽培技术体系. 任德昌,王法宏,王旭清,赵君实,蒋顺国. 1998

[3]不同播期对黔麦18产量形成的影响. 陈天青,王伟,隋建枢,邵明波,杨康林,何庆才. 2015

[4]胶州市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群体动态的年度间差异. 丁海燕,彭德良. 2014

[5]播期与播量对小麦扬麦12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洪晓富,闫川,李斌,杨金法. 2015

[6]播量对不同类型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安霞,张海军,孙爱清,张宾,蒋方山,吕连杰. 2016

[7]播种量对弱筋小麦鄂麦580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邹娟,汤颢军,李想成,王鹏,邹明召,严双义,邹家龙,郭光理,高春保. 2019

[8]不同播期和播量对晋麦86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赵吉平,左联忠,王彩萍,侯小峰,郭鹏燕,郭兆萍. 2010

[9]二棱青稞品系群体动态及农艺性状分析. 白婷,周珠扬,靳玉龙,朱明霞,强小林. 2019

[10]多熟制地区带距与套作玉米生长、产量分析. 何文铸,冯君成,柯国华. 2002

[11]长期秸秆覆盖条件下施氮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王仁杰,芦俊俊,刘炜,杨君林,张月霞,董明蕾,李文龙,翟丙年,高亚军. 2016

[12]机械插秧密度和氮肥运筹对两优1528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程建平,张再君,赵锋,汪光友,杨如辉,李家普,王启均. 2011

[13]超级杂交稻光合作用和物质积累特性研究进展. 邓启云,吴俊. 2014

[14]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镇麦9号的选育和栽培技术. 陈爱大,杨红福,温明星,曲朝喜. 2011

[15]小麦花生两熟制高产生育规律及栽培技术研究. 成波,苗丰祚. 1996

[16]浙江省小麦耐迟播种质资源产量鉴定. 尚毅,朱靖环,华为,巫小建,杨建明,汪军妹. 2019

[17]氮肥运筹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郭明明,董召娣,易媛,张明伟,李银银,代丹丹,刘立伟,朱新开,郭文善. 2014

[18]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差异. 张宏芝,高永红,王立红,孔德鹏,张跃强,李剑峰,王重,高新,时佳,赵奇,樊哲儒. 2022

[19]低温冷害下播期对不同小麦品种抗寒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刘月兰,孟维伟,南镇武,王娜,赵雪峰,张毅,王旭清. 2019

[20]氮肥施用量对攀西地区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的产量形成影响研究. 吴永成,杨世民,汤永禄,袁继超,谢力,谢冰.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