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热处理葵花籽方式对葵花籽油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岩

作者: 张岩;纪俊敏;侯利霞;汪学德;苗红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葵花籽油;焙炒;微波加热;挥发性成分;感官评价;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期刊名称: 中国调味品

ISSN: 1000-9973

年卷期: 2022 年 47 卷 005 期

页码: 5-1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该研究以葵花籽为原料,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的焙炒和微波加热两种热处理方式对压榨葵花籽油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和挥发性成分及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能提高葵花籽的出油率,葵花籽油酸价逐渐升高,过氧化值先升高后降低.热处理后油脂的颜色逐渐加深,色素含量增加,美拉德反应产物增多,生育酚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热处理后葵花籽油中醛类和吡嗪类物质显著提高.FTIR谱峰强度有细微变化.为了提高葵花籽油的品质,建议采用200℃15 min和720 W 6 min的焙炒和微波加热条件对葵花籽进行预处理.

分类号: TS225.15

  • 相关文献

[1]无花果及其果酒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邓星星,江英,马越,赵晓燕,张超. 2016

[2]加工工艺对芝麻香油中木脂素含量的影响. 张丽霞,宋国辉,黄纪念,曹艳明,芦鑫,孙强. 2014

[3]控温发酵生产高盐稀态酱油原料处理和制曲工艺探讨. 沙惠琴,孙明日,张林. 2015

[4]高温焙炒对芝麻及芝麻油主要成分的影响. 赵赛茹,张丽霞,黄纪念,宋国辉,艾志录. 2016

[5]葵花籽油中吡嗪类风味化合物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王芙蓉,范家琪,沈海亮,杨雅利,郭玉蓉. 2020

[6]光皮木瓜原花青素提取物对不同饱和度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吕亭亭,秦召,刘华敏,马宇翔,王守涛,郑永战,汪学德. 2021

[7]葵花籽油和茶油对奶水牛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梁贤威,张双双,韦升菊,梁辛,杨承剑,邹彩霞,李舒露,李丽莉,杨炳壮. 2015

[8]葵花籽油制备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钮琰星,黄凤洪,郭诤,夏伏建. 2004

[9]微波预处理对葵花籽油和红花籽油品质的影响. 郑畅,杨湄,周琦,李文林,刘昌盛,黄凤洪. 2016

[10]浓香葵花籽油生产技术研究. 张亚丽,黄庆德,马建国,朱正伟,李来江. 2016

[11]饲粮中添加葵花籽油和茶油对泌乳水牛生产性能及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梁贤威,张双双,韦升菊,梁辛,杨承剑,邹彩霞,杨炳壮,梁明振. 2014

[12]纳米氧化锌改性LDPE食品包装薄膜中锌粒子的迁移规律. 黄皓,李莉,秦雨,罗自生,陈杭君,茹巧美. 2018

[13]不同压强下微波水热炭的制备及其磷吸附性能. 张凯,韦秀丽,王冰,施国中,杨玉鹏. 2020

[14]微波加热饲料原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乔鹏飞,曹恒,陈忠洪,陆文清. 2020

[15]蓝莓花色苷对美拉德有害产物形成的抑制作用. 张阮冰,廖婉睿,段邓乐,雷怡昕,董晓泳,王琴,余元善,肖更生,黄华生. 2023

[16]食品复热技术发展与应用分析. 王乐,闫宇壮,冯国勇,魏文松,刘崇歆,张春江. 2021

[17]传导加热和微波加热对卵清蛋白糖基化产物一级结构的影响. 王辉,涂宗财,刘光宪,石燕,肖辉. 2013

[18]微波加热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刘新,金寿珍,傅尚文,卢振辉. 2002

[19]微波辅助加热—硫酸法测定黄、红麻纤维木质素含量. 冷鹃,肖爱平,程毅,廖丽萍,杨喜爱,田小兰. 2011

[20]热处理条件对蓝莓汁中花色苷和加工特性的影响. 刘小莉,胡根河,陆卿卿,仇小妹,周剑忠.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