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注入诱变植物乳杆菌选育CLA高产突变株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淑荣

作者: 李淑荣;孟宪军;张涛;赵宏伟;吕加平;赵芸;高艳红;李庆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离子注入;诱变;共轭亚油酸(CLA);高产菌株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09 年 23 卷 05 期

页码: 72-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A6-1为出发菌株,采用N+离子注入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注入能量为50keV,注入剂量为1×1013、3×1013、5×1013、8×1013、10×1013、30×1013、50×1013、80×1013、100×1013ion/cm2,真空度为10-3Pa。结果显示,菌体的存活率随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呈"马鞍型"曲线,"鞍脊"出现在30×1013ions/cm2~50×1013ions/cm2之间,此时菌体的存活率在20%~35%之间。综合考虑存活率、总突变率、正突变率和突变幅度等因素,推荐30×1013ions/cm2作为离子注入植物乳杆菌的适宜诱变剂量。从所有的注入处理中挑选CLA转化能力提高了50%以上的突变株进行传代稳定性试验,发现F菌株经8次传代后产CLA的稳定性最好。该突变株各代的产量平均为162.5μg/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9.87%,将此突变菌株命名为A6-1F。

分类号: Q933

  • 相关文献

[1]武夷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 张克诚,石义萍,谭万忠. 2007

[2]离子注入甜菜种子获得早熟、高产、高糖亲本材料的研究进展. 曾宪贤,武宝山,王燕飞. 2003

[3]离子注入诱变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向太和. 1994

[4]离子束用于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宋云,张怀渝,畅志坚. 2004

[5]等离子体处理选育之江菌素产生菌. 施跃峰,桑金隆,竺莉红,吴文娟,姚杭丽,夏湛恩,黄文彩. 2002

[6]烤烟新品系L6-2选育研究. 殷凤生,林国平,孙学永,阮龙. 2002

[7]从几种常见真菌中筛选壳聚糖高产菌株的研究. 赵春燕,于艳敏,王振丽. 2009

[8]细菌纤维素高产菌株的诱变育种. 万中义,吴顺清,朱海云,吴昊,闵勇,方北松,陈华,王开梅,杨自文. 2010

[9]不同北虫草菌种的收集与分离. 修翠娟,王艳华,孟双,陈杰,吴英春. 2013

[10]草菇栽培技术. 高爱华. 2001

[11]适宜组合的饲用复合酶高产优势菌群的筛选. 郭珺,梁改梅,池秀蓉,庞金梅. 2011

[12]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农抗120高产菌株及应用的研究. 朱昌雄,谢德龄,粟燕,倪楚芳. 1990

[13]木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规律研究. 徐君飞,刘正初,冯湘沅,段盛文,郑科,成莉凤,顾佳佳. 2007

[14]反刍动物的脂肪营养作用及其调控——21世纪保健功能畜产品生产的新途径. 王洪荣. 2003

[15]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和植物乳杆菌中亚油酸异构酶的分离纯化. 王丽敏,吕加平,刘鹭. 2009

[16]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和植物乳杆菌亚油酸异构酶结构及酶学性质. 王丽敏,吕加平,段玉权,刘鹭. 2009

[17]富含共轭亚油酸(CLA)奶牛的个体选择、营养调控和科学管理. 杨鹏标,王加启,周再勇,陆永国. 2007

[18]日粮添加植物油籽对乳脂脂肪酸的影响. 刘仕军,王加启,卜登攀,魏宏阳,周凌云,雒秋江. 2007

[19]共轭亚油酸(CLA)与动物免疫及脂肪代谢研究概况. 刘仕军,王加启,王子荣,李文娟. 2007

[20]富含共轭亚油酸(CLA)奶牛的个体选择、营养调控和科学管理. 杨鹏标,王加启,周再勇,陆永国.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