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MAPK家族成员的鉴定及其对生物胁迫的响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佳

作者: 刘佳;邹晓悦;马继芳;王永芳;董志平;李志勇;白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谷子;MAPK家族;谷锈菌;玉米螟;表达分析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1480-14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MAPK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调节、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反应、激素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系统分析谷子SiMPKs基因家族成员全基因组分布、结构、进化及其响应不同胁迫的表达特性,对于阐明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谷子和水稻MAPK蛋白保守结构域及特异TXY基序的氨基酸序列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了谷子SiMPKs家族成员,分析其蛋白质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蛋白质保守基序、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共线性等。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谷子SiMPKs在不同组织部位和谷锈菌、玉米螟病虫害生物胁迫以及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共鉴定到15个谷子SiMPK成员,其编码的蛋白质含有220~61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范围25.77~69.63 kD,等电点范围5.46~9.3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 SiMPK基因分为4组, A、B、C组包含TEY基序,D组包含TDY基序。SiMPK基因分布在1号、3号、4号、5号、8号和9号染色体上,含有3~11个外显子,所有SiMPK蛋白均含有motif1与motif2。上游2000bp启动子区域预测到多个与胁迫、激素和植物生长发育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qRT-PCR结果表明,大部分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除SiMPK21-2和SiMPK6外,其余成员对谷锈菌侵染、玉米螟取食、SA和MeJA激素处理等1~3种胁迫具有明显响应。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iMPK基因在谷子应对病虫害生物胁迫中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分类号: S515

  • 相关文献

[1]谷子抗病相关基因SiRAR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白辉,宋振君,宋丹丹,王永芳,全建章,董志平,李志勇. 2019

[2]谷子SiARGOS1的克隆、表达分析和功能标记开发. 王智兰,杜晓芬,王军,杨慧卿,王兴春,郭二虎,王玉文,袁峰,田岗,刘鑫,王秋兰,李会霞,张林义,彭书忠. 2017

[3]谷子SBP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表达分析. 杜晓芬,韩康妮,李禹欣,王智兰,连世超,王军. 2021

[4]谷子SiPRR37基因对光温、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特点及其有利等位变异鉴定. 贾小平,李剑峰,张博,全建章,王永芳,赵渊,张小梅,王振山,桑璐曼,董志平. 2021

[5]谷子PEPC基因的鉴定及其对非生物逆境的响应特性. 赵晋锋,杜艳伟,王高鸿,李颜方,赵根有,王振华,王玉文,余爱丽. 2020

[6]SiASRs家族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宋健,曹晓宁,王海岗,陈凌,王君杰,刘思辰,乔治军. 2019

[7]谷子GRAS转录因子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表达分析及标记开发. 王智兰,韩康妮,杜晓芬,李禹欣,连世超,王军. 2022

[8]谷子HAK/KUP/KT钾转运蛋白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对低钾和高盐胁迫的响应. 代书桃,朱灿灿,马小倩,秦娜,宋迎辉,魏昕,王春义,李君霞. 2023

[9]谷子PP2C基因家族的特性. 闵东红,薛飞洋,马亚男,陈明,徐兆师,李连城,刁现民,贾冠清,马有志. 2013

[10]谷子NCED3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 王艳珂,黎飞飞,陈二影,杨延兵,管延安,高文伟,秦岭. 2022

[11]苏云金杆菌UV-17新细菌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第2报 苏云金杆菌UV-17制剂与Bt乳剂防治玉米螟药效比较试验. 任守让,相连英,朱平,任怡. 1993

[12]性诱剂诱捕器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陈磊,赵秀梅,刘洋,武琳琳,李青超. 2013

[13]北方一代区玉米螟综合防治研究. 黄春艳,顾成玉,朱传楹,张增敏,张匀华,郭梅. 1999

[14]东华北春玉米区玉米品种对主要病害和玉米螟的抗性评价. 苏前富,韩成伟,王巍巍,李红,宋淑云,张伟,刘影,晋齐鸣. 2009

[15]寒地玉米新品种龙单8号高产栽培技术. 徐伟钧,谭国强,李兰甫. 1991

[16]赤眼蜂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选择. 崔万里. 1997

[17]投射式杀虫灯对玉米螟田间防效的测定. 李敏,赵秀梅,崔佳嵋. 2010

[18]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柞蚕链球菌对玉米螟的感染效果. 赫英姿,宋策,宿桂梅,刘孝良,吴华. 2007

[19]蛋白质组学方法在玉米螟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张效梅,王创云,孙贵臣. 2008

[20]川东地区玉米螟损失率测定与经济阈值. 徐培桢,何荣蓉,卿久龄,陈昌兰,王克钰,黄仁军.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