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混播比例对青海444燕麦与兰箭系列箭筈豌豆生产性能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曲广鹏
作者: 曲广鹏;白玛嘎翁;刘云飞;魏巍;土登群配;陈少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混播;燕麦;箭筈豌豆;生产性能;影响
期刊名称: 西藏农业科技
ISSN: 1005-2925
年卷期: 2019 年 003 期
页码: 21-23
摘要: 为缓解西藏豆科饲草供给不足,提高单位面积饲草生产性能,本文对拉萨引进的青海444燕麦与兰箭系列箭筈豌豆不同栽培模式开展研究.研究表明:青海444燕麦与兰箭系列箭筈豌豆混播最优亩播种量:12 kg燕麦+6 kg箭筈豌豆,其中燕麦(12kg/667m~2)+兰箭3号(6 kg/667m~2)鲜草产量为4433. 55 kg/667m~2;相同播量兰箭系列箭筈豌豆单播种子产量:兰箭2号>兰箭3号>兰箭1号,兰箭2号和兰箭3号产量均表现良好且产量接近,其中兰箭2号种子产量81. 82 kg/667m~2.
分类号: S54
- 相关文献
[1]西藏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混播比例对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李佶恺,孙涛,旺扎,李洪影,崔国文. 2011
[2]灌溉频次对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利利,李正鹏,汪文成,韩梅,严清彪,蒋福祯. 2019
[3]西藏高寒干旱半干旱地区饲草混播试验研究. 谭海运. 2022
[4]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混播比例对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田福平,时永杰,周玉雷,张小甫,陈子萱,胡宇,白璐. 2012
[5]氮磷配施对西藏河谷农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杨文才,拉巴,魏巍. 2016
[6]含水量和混播比例对青南牧区燕麦-箭筈豌豆/毛苕子混播青贮品质的影响. 李蕾蕾,花登峰,郑兴卫,李聪. 2018
[7]日喀则高寒河谷区一年生饲用作物适宜混播方式的筛选. 周启龙. 2023
[8]基于马营养需求的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评价. 马军,郑伟,张博,加孜依拉·哈勒克. 2015
[9]种草养鹅的牧草种植方案优化研究. 章双杰,沈永杰,阮丽莎,张丽华,顾幕华,朱杰,周腾彬,于书云,朱静,陈维,刘宏祥,朱春红,李慧芳. 2022
[10]西藏拉萨市‘白燕2号’与箭筈豌豆不同混播比较研究. 孙磊,魏学红,林园园,金涛. 2012
[11]春箭筈豌豆是北京地区适宜的早春綠肥作物. 焦彬,黃芳,賀微仙,陈礼智. 1966
[12]西藏达孜混播油菜对箭筈豌豆种子产量影响的研究. 李锦华,乔国华,张小甫,杨晓,田福平,余成群. 2012
[13]不同混播模式对阿里地区燕麦+箭筈豌豆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益西央宗,周启龙. 2023
[14]添加异丁酸、2-甲基丁酸和戊酸对牦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养分降解率的影响. 姜菲,赖琦,高彦华,彭忠利,董利锋,张佳雯,李潇,廖宇鹏. 2022
[15]化肥减施配合有机肥与混播比例对高寒地区燕麦+箭筈豌豆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仁增旺堆. 2023
[16]干燥方式对西藏河谷区燕麦+箭筈豌豆青干草失水和品质特性的影响. 周娟娟,白玛嘎翁,魏巍,参木友,多吉顿珠. 2020
[17]草田轮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荣梓玉,凌键,李惠霞,张莉,张园园,王乐. 2022
[18]多花黑麦草+燕麦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动态研究. 杨晓鹏,李平,董臣飞,马啸,苟文龙. 2020
[19]凉山地区燕麦与光叶紫花苕不同混播比例对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柳茜,乔雪峰,陶雅,徐丽君,李峰,杨万春. 2020
[20]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柳茜,乔雪峰,陶雅,郝虎,李峰,徐丽君.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昆虫抗白僵菌免疫应答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潜力
作者:杨蕾;汪小福;魏巍;陈笑芸;彭城;徐晓丽;徐俊锋
关键词:虫生真菌;表皮免疫;免疫通路;抗真菌免疫应答;害虫防治
-
西藏特有种砂生槐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作者:魏巍;周娟娟;白玛嘎翁;王玉婷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流域;砂生槐;苦参碱;遗传多样性;生长发育;生态适应性
-
橡胶树蛋白激酶基因SnRK2.7的克隆及表达
作者:刘云飞;李言;田维敏
关键词:巴西橡胶树;蔗糖非发酵相关蛋白激酶;荧光定量PCR;低温胁迫抗性;脱落酸信号途径
-
拉萨河谷区域6个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的农艺性状及营养价值灰色关联分析
作者:土登群配
关键词:紫花苜蓿;农艺性状;营养成分;灰色关联度分析
-
西藏聂荣县不同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营养品质分析
作者:秀花;曲广鹏;魏巍
关键词:高寒草地;优势种;生物量;营养品质
-
施肥和刈割协同对藏北高原禾草混播群落动态和超产的影响
作者:周娟娟;魏巍
关键词:人工草地;乡土物种;施肥和刈割;群落动态;超产效应;藏北高原
-
藏沙蒿与多年生禾草混播对西藏沙化草地植被及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作者:刘欢;董凯;仁增旺堆;王敬龙;刘云飞;赵桂琴
关键词:生态修复;土壤养分;土壤真菌群落;高通量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