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和手动喷雾器在甜玉米田间喷雾的农药利用率及雾滴分布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白豫博

作者: 白豫博;陈锐明;黄爱玲;路征;张永梅;林壁润;郑奕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喷雾器;农药利用率;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农药沉积;雾滴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115-1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比较手动和电动喷雾器在甜玉米田间喷施农药的利用率及药液雾滴分布差异。【方法】在广东省博罗县(福田镇和龙华镇)及惠州市惠阳区(平塘镇和良井镇)的甜玉米田间开展小区农药利用率试验,供试药剂分别为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2%甲维盐微乳剂。农药喷施采用诱惑红示踪法,田间取样采用五点取样法,雾滴沉积和分布采用滤纸和卡纸反映测定,诱惑浓度采用分光光度计(501 nm)法测定。【结果】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甲维盐3种药液使用电动喷雾器喷施的利用率分别为40.22%、41.57%和39.99%,使用手动喷雾器喷施的利用率分别为31.63%、31.26%和30.20%,电动喷雾器处理显著高于手动喷雾器处理。雾滴沉积分布结果表明:手动和电动喷雾器处理均是自上而下逐渐递减,且电动喷雾器在玉米植株上的沉积效果好于手动喷雾器处理。雾滴覆盖面积结果表明:两种喷雾器处理后中层单个雾滴面积均显著高于下层处理,同时手动喷雾器处理的中层单个雾滴面积显著高于电动喷雾器处理。雾滴数量结果表明:电动喷雾器处理的中层和下层雾滴数量均显著高于手动喷雾器对应处理。【结论】电动喷雾器在广东省甜玉米喇叭口期喷施3种不同农药的利用率均高于39.99%,比手动喷雾器处理提高8.59%~10.31%,且电动喷雾器的雾化效果优于手动喷雾器,能更好地防治甜玉米病虫害。

分类号: S491

  • 相关文献

[1]电动和手动喷雾器水稻田喷雾农药利用率及雾滴分布比较. 蒲小明,陈锐明,周松丁,黄爱玲,路征,张景欣,沈会芳,林壁润. 2020

[2]3种手动喷雾器施药效果初报. 杜蕙,杨芳兰,郑果. 2008

[3]3种杀虫剂对樱桃果蝇的田间防治效果. 武海斌,姜莉莉,公义,宫庆涛,范昆,付丽,董放. 2021

[4]玉米种子丸粒化包衣处理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吴嫦娟,熊腾飞,尹艳琼,钟国华,冯夏. 2020

[5]海南地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和乙基多杀菌素的抗药性变化趋势. 梁延坡,谢圣华,符尚娇,秦双,陈海燕,严春雨,林珠凤. 2016

[6]广西回迁粘虫产卵能力及其对11种杀虫剂敏感性测定. 黄芊,蒋婷,蒋显斌,凌炎,陈玉冲,龙丽萍. 2017

[7]氯虫苯甲酰胺和甲维盐对甘蓝小菜蛾三种不同生测方法的研究. 张舒,常向前,吕亮,袁斌,杨小林. 2011

[8]四种药剂对海南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 周泽雄,唐继洪,吕宝乾,卢辉. 2020

[9]植保无人机棉田喷洒农药沉积分布研究. 胡红岩,胡红岩,任相亮,姜伟丽,马小艳,马亚杰,王丹,马艳. 2018

[10]稻田茎叶喷雾农药沉积分布均匀性统计指标研究. 徐德进,徐广春,徐鹿,王聪博,胡双女,顾中言,邱白晶. 2021

[11]4种喷雾器在茶树上喷雾效果比较. 陈丹,任广伟,王秀芳,王新伟,冯超. 2011

[12]不同施药器械对烟蚜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杜卫民,罗定棋,张成省,孔凡玉,冯超. 2010

[13]浙江省茶园病虫防治现状调查初报. 唐美君,郭华伟,肖强. 2012

[14]几种喷雾器在茶园中的使用性能与效果对比研究. 许姗姗,郭萧,彭萍,王晓庆,盛忠雷,林强,胡翔,庞晓莉. 2012

[15]隧道式雾滴回收施药车的研发. 朱松,张瑞宏,张剑峰,王明友,金亦富,缪宏. 2015

[16]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在茶园的雾滴沉积分布及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王希,何玲,史建苗,范劲松,钟玲,袁会珠. 2019

[17]电动单旋翼植保无人机性能试验. 金永奎,薛新宇,秦维彩,孙竹. 2019

[18]农药雾滴在植物叶面的弹跳行为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宋玉莹,曹冲,徐博,冉刚超,曹立冬,李凤敏,赵鹏跃,黄啟良. 2019

[19]不同器械施药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及农药利用率研究. 张武云,李天娇,靳彦卿,韩鹏,李卫伟,王明,沈晓强,高海燕,曹敏. 2020

[20]不同喷雾机械施药作业对农药沉积率及麦蚜防效的影响. 孔肖,齐鹏,曾爱军.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