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Ⅱ:生殖器官疾病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郝海生

作者: 郝海生;赵善江;刘云祥;徐礼;王现军;李来宝;朱化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奶牛;繁殖疾病;繁殖性能;机制

期刊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

ISSN: 1671-7236

年卷期: 2020 年 010 期

页码: 3259-32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在过去几十年,随着奶牛育种和规模化饲养水平的快速发展,中国奶牛群单产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繁殖性能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奶牛养殖的盈利能力.繁殖性能的降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环境、畜群管理、遗传和各种疾病等.近年来,生殖器官疾病(也称繁殖疾病)降低奶牛生殖能力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其对奶牛繁殖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简述了国内外生殖道疾病如子宫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和卵巢疾病如卵巢囊肿、持久黄体等繁殖疾病发生情况.通过文献检索和数据比较,重点介绍了繁殖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如空怀天数、产犊间隔、妊娠率、发情检出率、产后首次配种天数、配种指数等繁殖指标的影响和研究成果.同时,重点分析了繁殖疾病通过干扰生殖内分泌,损伤子宫内环境,导致卵巢功能异常影响奶牛繁殖性能的可能机制,并对奶牛繁殖疾病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改进中国规模牧场管理措施、减少繁殖疾病发生、提高奶牛群生产和生殖能力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持.

分类号: S858.23

  • 相关文献

[1]疾病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Ⅲ:营养代谢性疾病. 赵善江,郝海生,刘云祥,王现军,徐礼,李来宝,胡智辉,朱化彬. 2020

[2]奶牛繁殖疾病的诊断及防治. 尹君亮,朱建峰,石书江,刘福元. 2005

[3]热应激导致奶牛胚胎质量下降的机制及解决措施. 冯肖艺,杨柏高,郝海生,杜卫华,朱化彬,崔凯,赵学明. 2023

[4]热应激对奶牛乳腺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郑宇慧,欧阳潼,薛圣霖,李胜利. 2021

[5]能量负平衡导致奶牛繁殖力下降的机制进展. 冯肖艺,郝海生,杜卫华,朱化彬,崔凯,赵学明. 2023

[6]奶牛刻板行为的成因及机制研究进展. 孙福昱,赵卿尧,赵广永,顾宪红. 2021

[7]奶牛乳脂形成的调控措施及其机理. 黄国欣,张养东,郑楠,王峰恩,王倩,赵圣国,李松励,王加启. 2019

[8]植物黄酮在缓解奶牛热应激上的应用前景. 李义,方洛云,熊本海,蒋林树. 2019

[9]3%预混料提高奶牛繁殖力及预防产后疾病的效果. 刘镜,何光中,张晓可,何金平. 2011

[10]游离棉酚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刘长彬,刘辉,葛成江. 2009

[11]奶牛X性控冻精生产的F1、F2代繁殖性能研究. 王秀琴,马吉锋,王建东,温万,脱征军,宁晓波,李艳艳,刘红岩,梁小军. 2015

[12]不同水平干乳期对荷斯坦奶牛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庞盛林,景利. 2020

[13]蛋氨酸锌对奶牛泌乳及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 马吉锋,常国新,王建东,李艳艳,薛伟,梁小军. 2013

[14]体况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马吉锋,王建东,李艳艳,薛伟,脱征军. 2014

[15]非常规饲料资源——全棉籽在奶牛生产中应用前景. 刘艳丰,郑伟,唐淑珍,王华龙. 2009

[16]乳房炎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王欢,赵慧秋,谷栗琨,赵善江,胡智辉,朱妮,郝海生,朱化彬. 2023

[17]日粮添加硒碘铜对宁夏地区奶牛生产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韩博,梁俭,张一贤,张秀陶,许斌. 2000

[18]β-胡萝卜素添加水平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张俊丽,王川,康晓冬. 2011

[19]抑制素免疫技术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 陈芳,郭日红,梅承,施振旦. 2022

[20]定时人工授精技术及其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赵善江,童伟,王现军,刘云祥,郝海生,朱化彬.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