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发根力的QTL和上位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兴明

作者: 胡兴明;郭龙彪;曾大力;高振宇;滕胜;李浩戈;朱立煌;钱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发根力;数量性状座位;上位性基因座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04 年 18 卷 05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典型籼粳交 (窄叶青 8号 /京系 17)F1 花培加倍的DH群体为材料 ,采取水上栽培方法 ,考察苗期根系发根力。利用已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 ,采用基于混合的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水稻苗期发根力进行QTL和上位性分析。在第 3染色体的C6 3-CT12 5之间检测到 1个发根力的主效QTL ,同时也检测到影响发根力的 5对上位性效应基因座 ,分别位于第2、3、5、6、7、12染色体上 ,其中影响根长、根数上位性效应各有两对区间 ,有一对既影响根长 ,又影响根数。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加工品质数量性状基因座(QTLs)分子定位研究. 梅捍卫,罗利军,郭龙彪,王一平,余新桥,应存山,黎志康. 2002

[2]水稻胚芽鞘长度与抗旱性的关系及QTL定位. 胡颂平,杨华,邹桂花,刘鸿艳,刘国兰,梅捍卫,蔡润,李名寿,罗利军. 2006

[3]水旱条件下近红外发射光谱预报水稻直链淀粉含量与粗蛋白含量的QTL分析. 李荧,梅捍卫,吴金红,张洪江,冯芳君,徐小艳,罗利军. 2007

[4]水稻抽穗期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和生物学功能分析. 郑康乐. 2005

[5]水稻低温发芽力的QTL定位. 陈亮,楼巧君,孙宗修,邢永忠,余新桥,罗利军. 2006

[6]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水稻分子育种初见成效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分子育种进展. 刘斌. 2020

[7]水稻苗期盐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QTL分析. 沈波,蒋靓,於卫东,樊叶杨,庄杰云. 2009

[8]水稻抗倒力及相关抗倒伏性状的QTL分析. 胡江,藤本 宽,郭龙彪,曾大力,张光恒,董国军,王小虎,朱立煌,钱前. 2008

[9]利用重组自交系分析水稻稻曲病抗性位点及效应. 李余生,张亚东,朱镇,赵凌,王才林. 2008

[10]通过生育期基因型选择避免稻瘟病抗性与结实率的遗传累赘. 刘文强,樊叶杨,陈洁,施勇烽,吴建利. 2008

[11]水稻叶绿素含量的QTL及其与环境互作分析. 沈波,庄杰云,张克勤,戴伟民,鲁烨,傅丽卿,丁佳铭,郑康乐. 2005

[12]水稻水培抗倒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方云霞,祝阳舟,潘斌清,余海平,张栋,曾大力,胡江,钟卫国. 2016

[13]盐胁迫下水稻部分生化性状的QTL定位. 於卫东,蒋靓,庄杰云,樊叶杨,沈波. 2009

[14]水稻抗稻曲病数量性状座位及效应分析. 李余生,黄胜东,杨娟,王才林. 2011

[15]水稻千粒重QTL qtgw1基因的精细定位. 林文春,余守武,阮关海,樊叶杨,谢建坤. 2014

[16]一个控制水稻株高QTL qPH3的遗传分析. 罗炬,邵高能,魏祥进,陈明亮,唐绍清,焦桂爱,谢黎虹,胡培松. 2012

[17]基于重组自交系的水稻抗纹枯病QTL定位. 杨娟,王莉娟,黄胜东,李余生. 2014

[18]排除主效作用下水稻产量性状QTL的检测. 刘文强,吴建利,贺浩华,庄杰云. 2011

[19]水稻千粒重QTLqtgw1基因的精细定位. 林文春,余守武,阮关海,樊叶杨,谢建坤. 2014

[20]一个控制水稻株高QTLqPH3的遗传分析. 罗炬,邵高能,魏祥进,陈明亮,唐绍清,焦桂爱,谢黎虹,胡培松.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