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花青素玉米新品种黑糯715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杜伦静

作者: 杜伦静;宋宁宁;李筱姣;陈荣丽;易红华;蔡治荣;周胜;柯剑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花青素;黑糯715;品种选育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

ISSN: 1673-890X

年卷期: 2023 年 17 卷 017 期

页码: 64-67

摘要: 黑糯715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于2013年以自交系EX955(母本)、自交系DV742(父本)杂交育成的高花青素黑糯玉米新品种,实现了品质优、着色快的突破.2018-2019年参加南方(西南)鲜食糯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853.4 kg/667 m2,比对照渝糯7号增产1.1%;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00544".黑糯715具有食用品质优、商品品质好、产量高、稳产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在西南鲜食玉米类型区种植.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鲜食型紫甘薯新品种皖苏361的选育. 夏家平,刘小平,程鹏,韩杨,谢一芝,贾赵东,边小峰. 2023

[2]紫肉甘薯新品种赣薯1号的选育及应用. 兰孟焦,谢一芝,程春明,赵朝森,黄水金,吴自明,石庆华. 2012

[3]紫心甘薯新品种宁紫薯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尹晴红. 2006

[4]紫心甘薯新品种宁紫薯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 2012

[5]利用花青素可视化跟踪表达系统快速筛选表达Cry1Ablc基因的转基因玉米. 巴超杰,薛静,陈绪清,杨凤萍,张立全,李向龙,张晓东. 2013

[6]利用花青素可视化跟踪表达系统快速筛选表达Cry1Ab/c基因的转基因玉米. 巴超杰,薛静,陈绪清,杨凤萍,张立全. 2013

[7]基于切片技术的不同颜色籽粒幼苗发育及花青素累积探讨. 冯汉宇,魏建华,王旭明,张殿朋,岳跃森,欧阳. 2019

[8]花青素合成转录因子基因在玉米中的表达研究:一种新型基因可视化跟踪表达系统. 宫硖,杨凤萍,薛静,陈绪清,张立全. 2012

[9]基于高光谱的不同生育期玉米花青素含量估测. 郭松,常庆瑞,赵泽英,李莉婕,童倩倩. 2024

[10]玉米籽粒花青素合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廷春,杨华应,刘桂虎,张玮,董庆,雷艳丽,钱益亮,周应兵,陈洪俭. 2017

[11]玉米紫色叶突变体zmpl-1表型分析及基因定位. 朱振兴,郭长英,李丹. 2023

[12]利用花青素基因标记研究正反交对玉米杂交种主要性状的影响. 冯汉宇,江颖,张立全,张晓东. 2018

[13]高产、多抗型玉米杂交种黔单15的选育及推广. 祝云芳,陈泽辉,高翔. 2005

[14]玉米杂交种金玉818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祝云芳,陈泽辉,王安贵,郭向阳,王天宇. 2014

[15]国审玉米新品种金玉506的选育及应用. 祝云芳,陈泽辉,任洪,王安贵,郭向阳. 2014

[16]优质多抗广适玉米新品种黔单21的选育及配套技术. 陈华璋,祝云芳,高翔,陈泽辉,王竹,王天宇. 2008

[17]玉米新品种大丰2号的选育. 钮笑晓,张志慧,郭国亮,李培良,赵建峰,宋永文. 2003

[18]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吉单513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凤新,张妤,孙志超,蔡鑫茹,邢跃先,夏远峰,檀国庆. 2016

[19]优质高产鲜食糯玉米苏玉糯639选育. 胡加如,薛林,陈国清,陆虎华,石明亮,黄小兰,程玉静,孙权星,彭长俊,陈小晖. 2011

[20]玉米新品种苏玉42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谢庆春,贾波,严卫古.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