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及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汲中元

作者: 汲中元;吴涛;朱洪龙;齐云霞;杨永新;韩荣伟;程广龙;赵小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地顶孢霉培养物;奶牛;泌乳性能;生化;抗氧化;乳脂肪酸

期刊名称: 动物营养学报

ISSN: 1006-267X

年卷期: 2022 年 006 期

页码: 3657-36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及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36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按照泌乳天数、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0和60 g/(d·头)的地顶孢霉培养物。试验期共8周,其中预试期1周,正试期7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4周,饲粮添加30 g/(d·头)地顶孢霉培养物显著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P <0.05),对其他血清指标无显著影响(P> 0.05);试验第8周,饲粮添加30 g/(d·头)地顶孢霉培养物显著提高了血清T-AOC(P <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对其他血清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8周,饲粮添加30和60 g/(d·头)地顶孢霉培养物显著降低了乳中C16∶0含量(P<0.05),有降低乳中C14∶1含量的趋势(P=0.09),对乳中其他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饲粮添加30 g/(d·头)地顶孢霉培养物有降低乳中≤C16脂肪酸及提高乳中>C16脂肪酸含量的趋势(P=0.08)。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奶牛的抗氧化能力,改善乳脂肪酸组成及奶牛的健康状况。本试验条件下,奶牛饲粮中地顶孢霉培养物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0 g/(d·头)。

分类号: S823.5

  • 相关文献

[1]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芦娜,陈丽丽,徐自奥,周森森,孙守江,韩波,陈继育,张漫,李亚东,马毅. 2023

[2]棉籽粕替代豆粕对28~42日龄肉鸡生长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孙晓晓,邓生青,叶晓梦,王钰明,张虎,赵峰,萨仁娜. 2022

[3]富铬酵母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及血浆和牛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单强,马峰涛,金宇航,李洪洋,高铎,孙鹏. 2020

[4]环形泰勒焦虫对奶牛生理生化水平的影响. 史晓,常国新,吴韶儒,王建东. 2012

[5]大豆异黄酮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陈丰,蒋宗勇,林映才,周桂莲,郑春田,陈芳,蒋守群. 2010

[6]N-氨甲酰谷氨酸对荷藏杂交牛产奶性能和高原适应性的影响. 姜奥宇,巴桑珠扎,李斌,吴祎程,彭锦芬,吕小康,刘梓欣,黄喜妹,周传社,陈亮,谭支良. 2022

[7]益生菌对奶牛泌乳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岳寿松,尤升波,王世荣,徐龙,钟平华,季广庭. 2003

[8]不同油料籽实日粮对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纪鹏,陈萍,李胜利,曹志军. 2008

[9]奶牛过瘤胃蛋白质调控技术研究. 黄虎平,赵瑞峰,王聪,杭军. 2008

[10]奶牛全泌乳期饲料配方筛选试验研究. 黄虎平,赵瑞峰,王聪,杭军. 2008

[11]奶牛泌乳中期饲料配方筛选试验研究. 黄虎平,赵瑞峰,王聪,杭军. 2008

[12]日粮中添加复合酵母培养物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陈丽丽,王丽学,姚大为,杨春蕾,芦娜,马毅. 2019

[13]不同浓度阴离子盐饲喂奶牛效果的研究. 周凌云,周振峰,于建国. 2004

[14]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奶年泌乳性能的影响研究. 夏伦志,张良银. 2003

[15]热应激条件下复合添加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张健,张高振,郑会超,宋雪梅,黄新,项云,姜俊芳,江洪,周卫东,邵涛,蒋永清. 2010

[16]奶牛生产中冷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邵钺馨,单春花,王超,吴占军,刘洋洋,杨新宇,郭建军,高玉红. 2018

[17]干奶后期饲喂阴离子盐添加剂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贾磊,王加启,卜登攀,张辉,张思维,曹荣. 2007

[18]采食高淀粉高油日粮奶牛的泌乳性能、乳成分变化及乳腺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吴柯,韩印如,李斌,刘肃然,贾坤,毕研亮,刘德武,郭勇庆. 2024

[19]低蛋白日粮对奶牛泌乳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研究进展. 张鑫玥,李胜利,魏勇,王蔚. 2024

[20]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发酵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汪水平,王文娟,王加启,谭支良,龚月生.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