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种子无菌苗组培育苗技术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叶维雁

作者: 叶维雁;潘如军;汪艳华;黄秋伟;敖苏;袁洋;朱朝华;刘贺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火龙果;种子;组培;快速繁殖

期刊名称: 农业研究与应用

ISSN: 2095-0764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33-38

摘要: 以火龙果种子在无菌条件下萌发的幼苗作为外植体供体,子叶切段作为初代培养接种材料,通过调节不同外源激素及其浓度组合,选择最佳初代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对建立火龙果组培育苗技术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种子经预处理后,用75%酒精浸泡10 s,再用0.1%Hg Cl2浸泡5min的消毒效果最好,污染率为11.67%,萌发率为92.48%;(2)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2 mg·L-1+蔗糖30 g?L-1,不定芽诱导率高达98.89%;(3)继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5 mg·L-1+NAA 0.2 mg·L-1+蔗糖30g·L-1,不定芽增殖系数达到6.52,不定芽粗壮,长势旺盛;(4)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1+IBA 0.1 mg·L-1+蔗糖30 g?L-1+AC 500 mg·L-1,生根率达98.89%,生根数为6.40条;(5)生根苗移栽30 d后成活率达97%。本研究以种子获取无菌苗作为外植体建立了火龙果组培技术体系,较茎段作为外植体有污染低,取材方便的优点。

分类号: S667.9

  • 相关文献

[1]火龙果两步成苗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彭绿春,瞿素萍,苏艳,张艺萍,王丽花. 2014

[2]广西藤县粉葛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张尚文,何海旺,欧昆鹏,冯诚诚. 2018

[3]鸡爪槭新品种金陵黄枫组培技术初探. 李倩中,刘晓宏,李淑顺,唐玲. 2011

[4]火龙果成熟胚组培技术研究. 黄文静,金俊军,高凡,杨光柱,郑丽萍,马钧. 2013

[5]三角梅无菌播种快速繁殖技术. 潘梅,符瑞侃,杨珺,戚华沙,黄赛,姜殿强,王景飞,云勇. 2017

[6]火炬姜种子无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吕德任,黄赛,戚华沙,王景飞,符瑞侃,潘梅. 2016

[7]药用植物裸花紫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潘梅,黄赛,王景飞,吕德任,戚华莎. 2013

[8]细叶石仙桃无菌播种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初报. 刘保财,黄颖桢,赵云青,陈菁瑛. 2014

[9]不同培养条件对火龙果种子萌芽的影响. 申世辉,彭志军,谢璞,王松松,马玉华. 2014

[10]火龙果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王彬,郑伟,蔡永强,金吉芬,李兴忠,谢深喜. 2007

[11]PEG-6000处理对火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 刘海刚,段曰汤,沙毓沧,袁理春,陈艺齐,杨子祥. 2010

[12]外源GA_3浸种处理促进火龙果种子发芽. 梁桂东,黄海生,孙奇. 2010

[13]不同基质对火龙果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刘海刚,段曰汤,沙毓沧,仲金楠,黄文英. 2011

[14]低温处理对火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 刘颖,毛永亚,周俊良,肖图舰,马玉华. 2023

[15]铁皮石斛丛生芽增殖的影响因素研究. 陈石,杨兴玉,陈秀龙,陈丽娜,李静,林希昊. 2015

[16]铁皮石斛丛生芽增殖的影响因素研究. 陈石,杨兴玉,陈秀龙,陈丽娜,李静,林希昊. 2016

[17]芭蕉芋良种组培及块茎快繁技术研究. 周明强,周正邦,欧珍贵,刘凡值,龚德勇. 2011

[18]不同浓度激素、活性炭对红颜草莓茎尖组培的影响. 王玮玮,汪国莲,孙玉东,谢忠谊,仲秀娟,赵建锋. 2015

[19]兰花生物肥在国兰栽培中的应用试验初报. 钱仁卷,郑坚,张旭乐,刘洪见,崔永一. 2015

[20]草莓组培快繁及叶片诱导植株再生的研究. 孙瑞芬,李天然,李堃,石慧芹,张颖力,贾利敏.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