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坏死病毒在赤点石斑鱼组织中的分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晓丹

作者: 刘晓丹;胡先勤;黄剑南;翁少萍;王文文;陈文捷;秦真东;董星星;周洋;刘小玲;姬伟;张学振;郭志勋;何建国;林蠡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神经坏死病毒;赤点石斑鱼;地高辛原位杂交;免疫荧光;组织分布

期刊名称: 水生生物学报

ISSN: 1000-3207

年卷期: 2014 年 38 卷 05 期

页码: 876-8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采用地高辛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分别检测病毒RNA2和衣壳蛋白在患病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稚鱼中分布。地高辛检测结果表明病毒RNA2主要分布在脑、脊髓、视网膜和鳃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和地高辛检测结果一致,表明病毒靶器官主要也是脑、脊髓、视网膜和鳃。肠道中几乎检测不到阳性信号,可能不是病毒的靶器官。因此可以推测神经坏死病毒感染赤点石斑鱼的主要途径是鳃,而不是肠道。

分类号: S941.41

  • 相关文献

[1]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MCP基因原核表达条件优化. 苏友禄,冯娟,孙秀秀,郭志勋,闫云锋,黄剑南. 2009

[2]养殖2龄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的营养价值与畸形原因分析. 孔祥迪,刘莉,李炎璐,于欢欢,翟介明,庞尊方,徐万土,陈超. 2016

[3]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RAPD和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蒙子宁,杨丽萍,吴丰,张勇,刘晓春,郭奕惠,庄怡谋,林浩然. 2007

[4]赤点石斑鱼增生性肾脏病的血液病理观察. 陈福华,陈毕生,杨莺莺,骆清池. 1997

[5]赤点石斑鱼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陈红燕,许斌福,林能锋,刘晓东,陈强,林天龙. 2011

[6]应用生产函数确定网箱养殖赤点石斑鱼最佳放养密度. 艾红,巫特坚,李永振,陈丕茂,林金錶. 2000

[7]虾青素对赤点石斑鱼生长、体色、皮肤色素和抗氧化性的影响. 苏金枝,邓远,李振通,黎琳琳,邱弈树,丁小雨,段鹏飞,王心怡,王林娜,刘阳,王清滨,赵侠,孙芳芳,田永胜,李胜忠. 2024

[8]七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RT-LAMP检测方法. 刘滨,刘新富,曾霖,孟振,刘江春. 2016

[9]神经坏死病毒对卵形鲳鲹的致病性及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许海东,OU You-jun,区又君,郭志勋,苏友禄,王瑞旋. 2010

[10]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NA干扰的转染条件优化与效果分析. 黄桂菊,喻达辉,柳明,潘俐玲,王晓宁. 2011

[11]一起卵形鲳鳞幼鱼死亡原因的调查. 王江勇,郭志勋,黄剑南,冯娟. 2006

[12]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纳米探针的制备与特征分析. 粟子丹,史成银,刘江春,王胜强. 2015

[13]神经坏死病毒MCP重组疫苗对军曹鱼稚鱼的免疫保护. 苏友禄,郭志勋,冯娟,闫云锋,黄剑南. 2009

[14]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NA干扰的. 黄桂菊,喻达辉,柳明,潘俐玲,王晓宁,曾令兵,龙华. 2011

[15]卵形鲳鲹一例疑似神经性病毒病的初步分析. 蔡小辉,文雪,徐力文,贾友宏,梁志辉,王志成. 2012

[16]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CP基因sh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效果评价. 黄桂菊,陈健光,喻达辉,曾令兵,龙华. 2012

[17]一起卵形鲳鲹幼鱼死亡原因的调查. 王江勇,郭志勋,黄剑南,冯娟. 2006

[18]点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基因组分析. 龚艳清,彭智发,陈信忠,朱昌福,徐淑菲. 2007

[19]植物病原原核微生物快速检测新技术的应用现状. 徐平东,柯冲. 1991

[20]伪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和应用. 程由铨,李怡英,吴平,林天龙,庄向生,黄宁.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