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种间杂交抗棉铃虫资源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姜茹琴

作者: 苗春生;潘河山;王志龙;姜保功;杨雪梅;张欣雪;何鉴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棉花;种间杂交;抗虫性;棉铃虫;育种

期刊名称: 棉花学报

ISSN: 1002-7807

年卷期: 1999 年 06 期

页码: 306-31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棉属野生种共有46 个,这为棉花遗传育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库。有些野生种具有天然的抗虫性。利用棉花远缘杂交的方法,把野生种的抗虫性转移到栽培种上,充分利用棉属内存的天然资源,是当前提高棉花抗虫性行之有效的方法。从1973 年开始,我组通过棉花远缘杂交研究创造了一套克服棉花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技术,即采用种间杂交铃喷施植物生长素,杂种胚离体培养并在试管内利用秋水仙碱溶液进行染色体加倍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种间杂交铃、杂种胚的发育和F1 结实率的难题,并先后获得14 个野生种与栽培种的杂种高代材料,从中已筛选出一批抗棉铃虫的种质资源,并选出了92- 48- 2、92- 26- 2、6- 1 和科181×完紫等高产、优质,抗棉铃虫的优良品系。

分类号: S562.035

  • 相关文献

[1]转新型抗虫基因Vip3A棉花的获得及抗虫性鉴定. 肖娟丽,罗晓丽,王志安,张安红. 2020

[2]转新型抗虫基因Vip3A棉花新种质的创制. 张安红,王志安,肖娟丽,刘圆,罗晓丽. 2020

[3]棉花新品种(系)抗棉铃虫鉴定与综合量化评估. 柏立新,束春娥,张龙娃,肖留斌,宋锦花,蒋小平. 2004

[4]2016-2020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对棉铃虫抗性的动态分析. 姜义平,许乃银,谭永安,赵静,柏立新,肖留斌. 2021

[5]害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抗性及对策. . 2000

[6]中植372对棉铃虫的抗生研究. 李巧丝,王竹梅. 1996

[7]棉花品种对棉铃虫营养的影响. 王武刚,裴鑫德. 1996

[8]川棉243对棉铃虫的抗性及其机理. 叶鹏盛,曾华兰,李琼芳,江怀仲,赵志模. 2000

[9]双价基因(Bt+CpTI)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及抑制生长作用. 范贤林,郭三堆,孟香清,卢美光,董丰收. 2001

[10]转基因杂交棉南抗3号田间抗棉铃虫效果与结铃性能考察. 束春娥,柏立新,唐灿明,张天真. 2001

[11]转Bt基因棉花杀虫蛋白含量的时空表达及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 吴孔明,郭予元. 2001

[12]转Bt基因棉抗棉铃虫鉴定技术及抗性表示方法研究. 曹美莲,李朋波,刘惠民,张爱莲,姚晋荣. 2000

[13]棉铃虫迁飞规律及其与寄主植物的互作关系研究进展概况. . 1997

[14]部分GK系列Bt棉对棉铃虫抗性的田间评价. 郭予元,王武刚. 2000

[15]长江中游棉区转CryⅠ A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的抗性评价. 万鹏,吴孔明,吴金萍,樊孝贤,李明福. 2002

[16]转B.t基因棉抗棉铃虫性的鉴定技术及其应用. 王武刚,郭予元,姜永幸. 1997

[17]转Bt基因玉米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的抗性评价. 何康来,王振营,文丽萍,白树雄. 2005

[18]表达cryIA/gna双价抗虫基因烟草兼抗棉铃虫和蚜虫. 王志斌,郭三堆. 1999

[19]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虫性及时空动态. 夏敬源,马丽华,王春义. 2002

[20]2013年冀鲁豫Bt棉田对棉铃虫抗性及黄萎病发生情况监测. 吕丽敏,张帅,王春义,雒珺瑜,崔金杰.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